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標題:智慧化胰島素幫浦治療
刊登日:2018/4/18
內容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全球15歲以下孩童與青少年,患有第1型糖尿病的盛行率為0.02%,且罹病人數逐年增加。第1型糖尿病患因胰島素分泌絕對缺乏而需要注射皮下胰島素。胰島素的皮下注射方式可分為連續性皮下胰島素輸注(胰島素幫浦)、一天多針胰島素皮下注射、一天兩針或三針胰島素皮下注射等。其中以連續性皮下胰島素輸注(胰島素幫浦)、一天多針胰島素皮下注射(長效胰島素搭配速效胰島素)是最符合生理需求的。然而,最適合的胰島素注射次數及方式,還需考量每個病患的年齡、體質、工作、飲食、生活習慣、家庭環境、支持系統、恐懼注射等特質,所以每位病患接受的胰島素治療也會因人而異。

    然而,自行施打胰島素對病友們來說是一種挑戰、恐懼。此外,也常因劑量、施打時間不精準而造成血糖不穩定,甚至引起低血糖導致昏迷。還有許多病友因害怕社會觀感問題而減少社交活動的機會。

    因此,有學者針對第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幫浦(CSII)進行研究,並發表於2015年最新的國際生物醫學研究期刊《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研究結果顯示,第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幫浦治療,能有效降低糖化血色素,不僅能讓患者的血糖更為穩定,也幫助減輕照護者的心理負擔。

    臨床上,因病友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體內內分泌、發育的狀況不同,胰島素的給予也有差異,醫師應以不同成長階段調整胰島素給予劑量,才能幫助這些在發育中的孩子有效控制病情。胰島素的需求量,也因日夜而有不同,像是日間活動量大,胰島素分泌較敏感,低血糖的風險就會增加;夜間活動量低,生長激素分泌旺盛,所以須給予病友劑量較多的胰島素。但傳統針劑給予胰島素的方法較難突破此問題。研究並發現,胰島素幫浦的施打總劑量,比傳統施打針劑來得低(大致上可減少25%),同時也讓患者的血糖更為穩定,降低了低血糖而導致昏迷的風險。

    傳統施打胰島素的注射針劑最小單位是0.5為一單位,而最新連續動態智能胰島素幫浦最小單位可以到0.025單位。因為小病友對胰島素的需求較為精密,使用胰島素幫浦可以達到更精準的治療。此外,連續動態智能幫浦可以隨時看到血糖趨勢,在身體發生低血糖前便停止輸注胰島素,以避免發生低血糖事件發生。更重要的是使用最新連續動態胰島素智能幫浦,除了劑量精準方便調整,人工智慧功能可以幫助患者事先預設多種提醒,如:高低血糖事件發生前提醒、血糖測試提醒及多種特殊施打方式設定,可說是為每個病人量身訂做屬於自己的胰島素施打模式,這對於長期需要施打胰島素的病友來說,確實是莫大的福音。     

    此種胰島素幫浦,歐美國家較早已廣泛使用中,台灣目前也已經上市。三總使用此種連續動態智能胰島素幫浦的病友已有6位,病友表示「除了血糖控制穩定,生活品質改善外,一直都以為自己只有血糖過高或不穩定的問題,使用後才發現原來自己有夜間低血糖的事件,真的覺得萬幸,不然哪天一覺不醒就完蛋了」。我們也有遇過血糖控制非常差的患者,當使用這種即時性的連續動態智能幫浦後,很快便幫助病人找到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



語音服務
瀏覽人次:3941
更新時間:2024/4/20 上午 10:57:25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