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氣喘(Asthma)

李昇駿醫師製作2007.08

王傑永醫師修訂2020.02

一、什麼是氣喘?

  氣喘病又叫哮喘病,是一種反覆的慢性呼吸道發炎,受遺傳體質和環境因素雙重影響的慢性氣道阻塞疾病,父母都有氣喘的人,幾乎都會遺傳到氣喘病;但沒有氣喘家族史的人也可能罹患氣喘病,可能受環境因素之影響所引發。氣喘發作因呼吸道阻力增加,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喘鳴音、胸悶和咳嗽等症狀,尤其好發生在夜裡或清晨。有些病患則是因氣道對外界刺激如如冷空氣、灰塵、感染、運動等產生過度敏感反應造成呼吸道平滑肌收縮。氣喘發作可能非常迅速也可能緩慢出現,通常症狀不是很嚴重,但是急性惡化時可能非常嚴重,若未給予有效治療也可能會致命。

 

二、如何診斷氣喘?

可以利用臨床症狀與檢查等方式確認氣喘診斷:

1. 詢問病史及判讀症狀:

是否有氣喘發作或喘鳴;是否清晨會咳嗽咳醒;是否在運動後會有喘鳴聲、咳嗽等症狀;是否暴露到某些特定過敏原就會產生症狀等。

2. 檢查:

醫師安排肺功能檢查判讀氣管阻塞之嚴重性;

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後再做一次肺功能,看氣管阻塞情況是否有改善;

測量尖峰呼氣流速(PEF),每日尖峰呼氣流速變異度是否太大。

三、氣喘的藥物有哪些?

氣喘藥物大致上分為控制性藥物及緩解性藥物兩大類:

1. 控制性藥物(抗發炎作用、支氣管擴張為主)
    為控制氣喘的病情,避免氣道發炎惡化,必須每日使用的治療藥物。控制性藥物包括抗發炎藥物和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抗發炎藥物可以抑制氣道發炎反應的發展,並且可減少氣喘發作的機會。藥物包含吸入式類固醇、全身性類固醇以及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新版的GINA指引建議被診斷為氣喘的病患,應規律或於有症狀時使用此類藥物,能使呼吸道的發炎反應獲得較佳控制,減少症狀的產生。茶鹼的主要作用為支氣管擴張,且具有輕微抗發炎的效果。

吸入或口服長效型的支氣管擴張劑主要作用則是藉由放鬆氣道平滑肌來擴張支氣管。雖然支氣管擴張劑可改善支氣管收縮、緩解呼吸喘的症狀,卻無法改善氣道發炎和過度反應等根本問題。目前最有效的控制藥物仍為抗發炎藥物,特別是吸入式類固醇。

2. 緩解性藥物(急救藥物)

此類藥品可迅速地緩解氣喘病人的支氣管收縮與其他例如咳嗽、胸悶和喘鳴等急性症狀。主要為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包括短效型口服或吸入式乙二型交感神經興奮劑、短效型口服或注射茶鹼製劑、吸入式抗乙醯膽鹼劑(ipratropium)等。

四、吸入式氣喘藥物的好處?又有哪幾種吸入式製劑?

  吸入性藥物藉由吸入藥物,使藥物直接傳送到不容易到達的呼吸器官,令藥物濃度較高且具有直接作用。此外,使用吸入性藥物可降低全身性吸收,避免全身性的副作用。經吸入給予的藥物,開始作用時間也較口服來得短(藥效快)。

吸入製劑可分為三大類:
1. 定量噴霧吸入劑(英文簡稱:MDI)

2. 乾粉吸入劑(英文簡稱:DPI)
3. 氣霧機噴霧劑 (nebulizer)

  正確的使用吸入製劑才能使藥物順利進入肺部,達到期望的療效。故確認自己正確使用吸入劑是非常重要的。各種吸入製劑的使用方法與技巧不盡相同,可詢問藥師或本院氣喘衛教師以學習正確的使用方法。

 

五、長期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是否有副作用?

  多數病人常擔心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會產生副作用,但吸入性類固醇在氣喘治療上又扮演重要角色。長期口服、或施打類固醇針劑容易的確容易產生全身性的副作用,如:月亮臉、水牛背、骨質流失、血壓上升、青光眼等,但除了少數氣喘病患可能需長期服用低劑量口服類固醇外,口服或針劑類固醇只會在氣喘急性惡化時,依病情需要短期使用(如3~10天);短期使用是安全有效的治療,不會有嚴重、不可逆的副作用。吸入式類固醇長期使用並不會造成如同口服類固醇一樣的副作用,不過仍有少數病人會產生輕微的局部副作用,如:口腔內長白色念珠菌或聲音沙啞。但這些副作用可以用以下的方法來預防:(1)吸入後立刻以水漱口,並將水吐出;(2)改用乾粉吸入劑;(3)定量噴霧劑加用吸入輔助器;(4)改變吸藥的頻率(如一天二次,每次一口,改為一天一次,每次二口)。


 

語音服務
更新時間:2024/4/19 下午 15:58:00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