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核子醫學之原理與應用 

  核子醫學是利用微量且短半衰期的放射性藥劑(或示蹤劑)反映體內生理、生化變化以達到疾病診斷及治療目的的一門科學。由於醫學知識、儀器及藥學科技的進步,現代核子醫學的使用也從器官組織影像進入分子醫學領域,除以生理、生化主導之功能影像之外,強化其解剖解晰能力亦為近年發展特色之一,其目的不外是希望藉此讓疾病獲得更早期診斷與治療。因此,當臨床醫師對病患評估後認為需要時填寫申請單並轉介您到核醫部作檢查,為的是要進一步了解您的疾病情形,以便對您的病情進行最適當的處置。 

  核子醫學包括試管體內檢查兩大類,前者主要是測定人體各種體液(血液、尿液、腦脊髓液等)中某些特定成份含量的多寡;後者是將極少量的放射性藥劑經由氣道、靜脈或口腔等途徑進入人體,經過藥物分布時間後,這些放射性藥劑會釋出加馬(γ)射線,我們利用γ閃爍攝影儀收集,再配合核醫專用電腦加以處理後,便可使體內多種器官成像,甚至反應出體內特定器官的代謝訊息。由於所使用的放射藥劑具有量微、短半衰期及易排出特性,因此基本上核醫檢查是一種非侵襲性、無痛且安全的診療工具。唯考慮胎、幼兒對輻射敏感度較高,因此;除非必要,否則對懷孕即將懷孕哺乳的婦女則不建議接受核醫檢查。 

  目前在臺灣核子醫學是衛生署認定十八個正式專科之一;核子醫學部成員包括醫師、藥師、技術師、護士及輻射防護人員等國家認定之專業人員。院部另外設有輻防委員會,平時即針對人員、設備及環境作定期評估;工作人員每月亦需接受委外輻防單位的劑量評估以符合法規,所使用的放射藥劑及劑量亦均經過國內、外政府機構仔細評估認為安全無慮後才核可上市。至於檢查過程則有核定的統一步驟,同時也受衛生署及原子能委員會的監督。因此核子醫學醫療的任務除利用放射同位素進行醫療診療之外,亦負責輻射防護的把關工作;期能對病患作最完整醫療的服務也將輻射安全的疑慮降至最低。 

  目前國內核子醫學部門提供的臨床診療項目包括:腦部心臟肺臟肝膽腸胃道腎臟泌尿道內分泌骨關節系統等的功能檢查。由於疾病發生過程中生化性功能變化比解剖性結構變化更早出現,因此核醫檢查的主旨即在早期診斷疾病以期獲致早期治療之契機。當然,人體疾病變化可能極為複雜,此時配合相關理學或實驗室檢查來獲得完整資料以期有效掌握病況是必須的。

  

  除在傳統核醫如結合功能與解剖方式的造影儀,評估心臟代謝或神經受體的新製劑等,近年迭有進展外,新式核醫正子檢查也在最近應用在臨床病人上,其中對癌症診斷、分期及療效評估已獲肯定,對神經精神異常、心智變化及心臟功能的評估則逐步落實在病人臨床應用上,目前在美國除多項癌症項目已獲健保核可給付外,今年更增加癲癇發作、心肌缺氧等項目予以給付,目前最熱門的基因治療也因為可以藉由正子影像反應其表現程度而大大提昇其在主流醫學的重要性。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核子醫學已由過去移動式線性掃描,進展到照相式閃爍造影單光子斷層掃描,乃至於配置解剖功能之同步偵測造影正子斷層造影,可說明醫學領域中的高科技學門,將製藥、儀器等新知以最快的速度導入醫學範疇,而與時俱進,均將目前的核子醫學推向更深入、更廣泛的分子影像醫學領域中,它將有效地監控疾病變化和治療反應。所帶來的效益則是進一步提昇醫療水平,增加病患福祉,或許也可因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而減輕政府醫療財政負擔。

語音服務
瀏覽人次:10269
更新時間:2024/3/29 下午 06:13:54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