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復健部沿革史

  現代復健醫學的觀念起源於在西方約是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始建立其制度及規模。國防醫學院從清末建立以來至今復健醫學發展的濫殤可追溯至民國二十九年,貴州軍醫學校系統表中附屬醫院下即轄有理療科。民國三十四年時抗戰初期,「衛訓所」(陸軍衛生人員訓練所)成立時,其編制組織中亦載有理療科主任張天民及復健醫學組主任鄒玉階之編制。值得一書的是衛訓所遷貴陽後傷殘矯形中心設立,除從事研究發展外,並直接從事整形復健及義肢裝配之工作,使傷殘官兵殘而不廢,對社會安定有著無比之作用。其後,衛訓所與軍醫學校合併成國防醫學院,傷殘矯形中心即轉型為本部之義肢工廠。彼輩當時多出於熱忱,響應林可勝院長之召喚。然嗟嘆文獻之不足,事蹟多不可考。爾後民國三十五年國防醫學院成立之原始計畫中,已可見到「設立復健機構:其編制相當於一個團…」之構想。民國三十六年國防醫學院復員於上海江灣,編制中即有「復健醫學室」執行復健工作;而學院各級養成教育中,亦有(一)理療及義肢裝配佐理。(二)理療職業專科。(三)復健醫學部門特科進修。訓練各級復健工作之人員養成。

  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台,國防醫學院亦隨之搬遷,編制改為十七個學系,復健部門之工作遂自此下轄於「物理醫學系」(本系另包含放射診斷部份之工作),吳靜先生為當時主任。【後來至六十七年時,物理醫學系始擴編為復健醫學系及放射學】。陸軍八○一總醫院此時也在小南門院本部及北投分院成立物理治療科,專責物理室治療及傷殘重建之工作。民國五十六年,三軍總醫院改組成立。此後,院內的復健及傷殘重建之工作便參照當時美軍的編組,在物理醫學系之下設立了體能恢復組、物理治療組、作業治療組以及義肢工廠,負責全院之復健工作。

  民國五十六年十二月一日,才有了第一位專責專職的復健科醫師,李世培主任。李主任是本校醫科五十六期畢業。先後曾在五十六年五月一日於八○五醫院任職內科部總醫師之職務,於五十六年八月一日奉調至放射科,五十七年一月一日改調任至復健醫學科(當時仍轄於物理醫學系)。彼時科內的顧問指導乃是陸以仁院長(當時為小南門醫院院長)及徐道昌主任(原先從事放射學診斷工作,後專攻復健科;當時為榮總復健部主任)兩位皆為我復健學界之前輩精英,對於後來三總與榮總復健學科的鞏固與建立,有著莫大的貢獻。

  當時科內工作分配是(一)體能恢復組:位於汀州三總十字大樓地下室復健部之中央靠左,即約是運動治療室左右,負責相當於今日之運動治療(如強化運動、伸張運動等等)。組長是李登發少校。(二)物理治療組:位於汀州十字大樓一樓放射科處,負責相當於今日之物理治療(如電療、熱療、水療等等)。組長是馮孝農。(三)作業治療組:相當於今日之職能治療業務,設有職能治療官丁兆寰一名。(四)義肢工廠:位於體能恢復組對面,負責義肢之製作安裝,由傅子靜負責。此工廠爾後移師到榮總及振興復健醫院,成為今日之傷殘重建中心。李世培主任當時到任後即著手開始各科之間會診之工作。並經常騎乘機車往返於本院及小南門醫院之間,其實是負責二方面復健醫師之工作(包括診療及會診)。

  五十七年八月李主任至榮總進修半年;八月代理總醫師,負責科內大小事項,包括行政、修繕、會診等諸項業務。由於鑑因專科分工日趨精細,李主任當時極力建議擴充人員,於是隨後在陸以仁院長的支持下,自八○二醫院調來李主任的同學,溫星潭醫師(原任職外科,後於六十二年退伍)。

  六十一年八月,國軍開辦「國軍理療技術人員訓練班」以充實科務需求,班主任為鄧述微院長,副主任是陸以仁院長,而李主任則為教育訓練聯絡官。此時受訓完成之人員,時至今日仍有在本院服務者,為科內提供不少助力。

  六十三年期間,台大物理治療學系畢業人員如朱美滿老師曾就任於本部;而醫科四十七期李維國主任甫自美學成歸國,便擔任部主任一職;同時李主任則升任主治醫師。六十四年時,醫科六十五期蔡信德主任及醫科六十六期沈志凌醫師亦回到本科就任。科內各項運作慢慢步入正軌。此時復健醫學科已儼然獨立作業,負責全院復健工作。民國六十四年科巡迴演講復健醫學。(李世培主任於六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李維國主任出國期間始代理主任)。

  民國六十三年本部調整場地至現址,又先後正式成立部本部(包括各及醫師)、物理治療組、職能治療組及語言治療組。(語言治療組當時主要領導人是王楓雲老師,其後至六十九年才由林麗英老師繼任)。一時濟濟多士,共聚一堂。另由精神科派員支援心理分析、治療及社會工作。隨後蔡信德主任及沈志凌醫師赴台大受訓,將肌電診斷等技術帶回科內。而陳洵瑛老師亦為科內提供許多研究成果的計畫與執行(現任成大生理教授)。

  民國六十七年二月,國防醫學院奉令以現行編組員額調整編制,由原來十四個學系改編為二十二個學系,自此臨床各學科分別獨立為學系。為因應專科分工趨勢,物理醫學系擴編為復健醫學系及放射學系。李世培主任於六十八年四月一日成為復健科第一任正式主任。民國六十八年五月,三軍總醫院改隸為國防醫學院直屬教學醫院,又將二十二學系擴編成二十八學系。六十八年九月一日正式成立復健病床共七床,位於第七病房,專責照顧需要住院之病患。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國防醫學院改組,李主任為學系副主任,徐道昌主任則是兼任科主任。

  六十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李主任奉派赴美國考察(俄亥俄州榮民醫學中心(有四所大型護理之家)。紐約大學復健中心(6F有靜坐室)。哥倫比亞大學附設紐約聖洛克斯醫院復健中心(測量我靜坐中的脈博、血壓、體溫、呼吸、額頭肌放鬆的科學數據)。紐約榮民總醫院邀請我設立針灸科(擔任美軍上校主任職務共有三次,均因李主任全部家人皆在台北,未能應允而作罷),及華盛頓州立醫院復健中心考察,至民國七十年四月二十日回國。此期間則由蔡信德主任代理主任一年。民國七十二年,三軍總醫院回復醫學中心制,各學系改稱學科,復健醫學科此時正式成立。李主任於民國七十年五月一日任部主任,任期至七十六年四月後調軍醫署三組組長。

  七十六年~七十九年間則由曾林波主任(醫學系六十七期)繼任,七十九~八十二年間由曾堯人主任(醫學系七十期)繼任,八十二~八十八年十二月間由劉復康主任(醫學系七十一期)繼任,八十九~九十七年間由蔡高宗主任(醫學系七十七期)繼任。民國八十九年,三軍總醫院由原有汀州院區搬遷到內湖成功路的新院區。復健部占地面積2393平方公尺(約724坪);另規劃舊汀州院區的介壽大樓一樓,占地800平方公尺(約242坪)的復健空間,持續服務社區民眾及護理 之家住民。九十七~一零二年由張幸初主任(醫學系七十八期)繼任科部主任,一零二年~一零四年由陳良城主任(醫學系八十四期)繼任。一零四年一月陳主任奉調國軍花蓮總醫院,接任教研室主任一職,之後由楚恆毅醫師(醫學系八十八期)代理部主任職務(一零四年一月十六日 ~一零五年十月)。一零五~一一二年由陳良城主任回任部主任,期間致力建立次專科的專業復健團隊,除了原有小兒早療外,另建置有心肺復健、癌症復健、腦中風復健、疼痛復健及醫學研究等專業團隊。一一二年由蔣尚霖繼任部主任至今。

 

復健部歷任部科主任

任期 主任
1979-1980  李世培
1980-1981  蔡信德
1981-1987 李世培
1987-1990 曾林波
1990-1993 曾堯人
1993-1999 劉復康
2000-2008 蔡高宗
2008-2013 張幸初
2013-2015 陳良城
2015-2016 楚恆毅
2016-2023 陳良城
2023-迄今 蔣尚霖

 

復健部近代重大事記

年代 大事記要(含榮譽事蹟)
2015 協助八仙塵暴大量燒燙傷患復健處置
2016 血友病復健團隊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
「關節舒暢-人生精彩 血友病關節病變之全方位復健照顧」
2018 心肺復健團隊榮獲醫策會國家醫療品質獎──智慧醫療類醫療機構組銅獎
「C-cloud心肺復健e把罩」
2019 成立靜脈雷射治療中心
2019 腕隧道症候群治療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
「"腕"如再生──腕隧道症候群創新治療」
2021 肉毒桿菌注射治療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
「肌痙攣的剋星──量身訂作的肉毒桿菌雙重導引注射治療」
2022 腕隧道症候群治療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
「領先全球──多方位解套、修復腕隧道神經」
2023 心肺復健團隊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
「C-cloud心肺復健e把罩──長新冠病人之應用」
語音服務
瀏覽人次:9798
更新時間:2024/4/24 下午 14:45:00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