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e電子報第209期[活動快報]
標題:【Video Talk】太魯閣號出軌傷透心 名醫教你注意「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刊登日:2021/5/4
前往e電子報

內容

台鐵太魯閣號出軌造成50人死亡、兩百餘人受傷。面對這種重大意外,受傷乘客、罹難者家屬及救災人員,內心一定都遭受極大創傷,甚至因此連夜噩夢、難以入眠,要小心可能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到底現場人員該如何消化悲傷情緒?沒在現場的人若一直看相關報導,會不會也發生相同問題?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會有哪些症狀、該如何處理?為此《蘋果新聞網》邀請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與讀者分享相關衛教。
葉啟斌解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高風險群,包含直接經歷創傷事件者、目擊此事發生者、有親友經歷重大創傷者,及大量暴露在創傷事件中的救災人員。

葉說,經歷重大創傷事件者,通常會有四個狀況。第一是不斷的想到、重新經歷事件本身的畫面;第二是會想完全逃避,盡量逃離對事件的相關感受和記憶;第三則是在情緒、想法上會出現極大變化,像是不記得事發經過、產生不信任、恐懼、憤怒、罪惡感、憂鬱等負面感受,甚至主動與人疏離等;第四則是會有過度警覺的狀況,只要一點點聲音就會嚇到、驚恐,且出現無法專注、睡不著等症狀。
葉啟斌表示,如上述症狀持續發生一個月,就可能被認為是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但太魯閣號事故發生至今不到10天,受到重大創傷事件衝擊者,此時除恐懼外,無法產生什麼不同的情緒,且可能會出現解離症狀,對事件感到麻木、想逃避,「就像在一團雲霧當中」,這屬於急性壓力反應,來自人類本身對創傷產生的防衛機制,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並不相同。

太魯閣號出軌事故發生後,每天看這些新聞的民眾,是否也可能因此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葉啟斌說,重大事件讓社會氛圍一片低迷,就連自己的門診也有患者受到影響,甚至發病、住院,不過民眾可自行選擇不要收看、收聽相關報導,不像救災人員或受難者一樣一定會經歷,所以並不符合目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診斷要件,但在這種情況下持續接受負面消息的閱聽人,若產生明顯負面情緒等症狀,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確實很類似。
葉啟斌說,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後,最需要的是親友陪伴,讓患者能適時說出內心想法,不要壓抑,不要避免談論,需有適當的情緒宣洩,且得確保吃好、睡好,研究顯示,身體在睡眠中會有復原力,有機會消化這些創傷記憶,避免沉澱而影響日後情緒和行為。

此外,透過交談,親友也能更了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者現在的情緒,進而監測其是否有焦慮、憂鬱、或輕生念頭,也提醒民眾,如身邊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者,開始說出「活得沒意義」、「我不想待下去了」等話語,或長期陷在負面情緒而無法逃出時,定要提高警覺並建議就醫。
本文摘自110年4月9日《蘋果新聞網》記者許稚佳/台北報導



語音服務
瀏覽人次:364
更新時間:2024/3/28 下午 01:05:13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