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內視鏡檢查「痛」快地做

  提起大腸鏡、胃鏡檢查,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好痛」,甚至因此拒絕受檢,於是有所謂的「麻醉無痛內視鏡檢查」問市,不過根據國外統計發現,麻醉下的大腸鏡檢查可能有千分之一左右的合併症,國內醫師提醒民眾,其實疼痛是一項警訊,讓醫師在操作時,能夠從病患的反應,拿捏尺度,非必要,還是不要麻醉止痛。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饒樹文指出,臨床上,常有患者因害怕做大腸鏡檢查,以致約有四分之一的大腸直腸癌患者發現癌變時,多已轉移,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因此現在有所謂的「麻醉無痛內視鏡檢查」,可以讓患者比較沒有疼痛感,但是有利就有弊,像患者要自費,而且只要是麻醉,就會有風險。 
  此外,在醫學會中,也有醫療院所報告,有七例接受此項檢查而發生腸穿孔,必須接受開刀等處理,主要是因為一般大腸鏡檢查時,病人如果覺得痛,就會「唉唉叫」,讓醫師知道要調整一下角度,如果病人被麻醉了,醫師在操作時,就有可能會不小心撐破腸子,所以除非有必要,不然醫師也不特別建議在麻醉下接受檢查。 
  台安醫院內科主治醫師蔡青岩指出,大腸內視鏡造成腸破裂的原因中,有一部分是內視鏡鏡管本身造成,因為鏡子在大腸穿梭時,也許鏡頭不小心碰撞到腸子,也可能是鏡身過度牽扯到大腸,造成腸破裂。 內視鏡大腸破裂與許多因子有關,也許是病人本身狀況不好,如骨瘦如柴、長期臥床,或動過腹部手術,但是麻醉也是一個重大因子,如果病人覺得痛,腹部肌肉會自然收縮,收縮的肌肉可避免大腸被過度牽扯、伸展,這是一種保護機制。 
  蔡青岩醫師表示,近年來,也有研究顯示,即使沒有麻醉,病人也可以在無痛情況下,完成大腸內視鏡檢查,因為痛是一種危險警訊,若不改變大腸鏡的操作手法,只是用麻醉來消除警訊,並非最好的選擇。 不過醫師並不反對某些特殊對象在麻醉狀況下,進行胃鏡檢查,譬如在做胃鏡檢查時,要做內視鏡超音波,還有切除病灶或抽取組織做進一步檢查,病人可能因嚴重嘔吐,不利檢查進行,或是曾做過胃鏡檢查,而發生嚴重嘔吐者,是可以考慮做麻醉無痛胃鏡檢查。 
  因為胃鏡檢查必須克服咽喉反射,這是一種異物在咽喉時,必然產生的自然反應,雖然檢查前,會用局部麻醉,減少咽喉敏感度,在四至六分鐘的短時間檢查,受檢者還可忍耐不適,但是做更久或更深的檢查時,除了咽喉反射外,檢查時造成的脹氣,及管子對腸胃的撐展,往往會讓病人度秒如年,配合度也就大為降低。

語音服務
瀏覽人次:15454
更新時間:2024/4/20 上午 11:27:00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