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痔 瘡

痔的組織是在直腸的下段肛門道內。這些血管與結締組織贅墊物較易發生於右前、右後和左側的方向。齒狀線以上的稱為內痔,以下的稱為外痔。

正常的痔瘡組織功能是當排便時保護括約肌,並使肛門道於休息狀態下得以完全閉合。

痔瘡產生症狀的病因與痔血管叢曲張有關。排便時,因血管磨擦破裂、出血、感染,使周邊結締組織發炎,反覆發作,造成結締組織肥大增生形成贅墊物。痔血管曲張是骨盆底部因用力、使勁、抬舉重或久站的壓力造成。所以排硬大便、長時間使勁、腹壓增加或骨盆底部長時間的缺乏支撐,都易引發不正常的痔組織變大。

內痔,外面包覆的是黏膜,症狀是出血或脫垂,但不會痛。病人會感覺肛門發脹、黏液分泌,排便時會滴血或發現衛生紙上有鮮血,有時也會脫垂導致箝頓而產生栓塞和壞死。第一度的內痔是僅有出血現象;第二度的內痔是出血和脫垂,但便後會自動縮回;第三度的內痔是出血和脫垂,但須用手推才會縮回;第四度的內痔是出血和脫垂,而此脫垂是用手推也無法縮回的。

外痔是長在肛門皮下,會因重復的栓塞而越來越大。皮下血栓會引起疼痛,如果破皮,則引起出血。內痔甚少會引起疼痛,除非是發生箝頓。外痔由於皮下神經豐富,即使是小小的栓塞,也會引發疼痛和搔癢。

治療:

1. 內科療法

大部份的第一度和第二度內痔出血,都可以高纖維飲食,軟便劑來治療。應避免太使勁排便或在馬桶上坐太久。

2. 結紮療法

多半用在第二度和第三度的內痔,對脫垂和出血有某種程度的效果。它的原理是將橡皮筋套在血管蒂上,使痔組織缺血、壞死而脫落。要注意的是不要套到神經很豐富的肛門皮膚或齒狀線的移形區上,避免疼痛;也不要套太深,避免引起內括約肌痙攣和排尿困難。曾有文獻報告,免疫機能不良的病人,在於痔結紮術後引發嚴重的敗血症。這種會危及生命的併發症通常會有先兆。例如: 異常疼痛、發燒、急性尿滯留等。單一痔結紮引起急性尿滯留的機率低於百分之一,多個痔結紮則高達百分之十至二十。治療這種敗血症,須要包括抗格蘭氏陰性菌和抗厭氧菌抗生素,去除結紮橡皮筋,住院臥床休息。在正常情況下,橡皮筋約在結紮後第七至第十天隨著壞死的痔瘡組織脫落,此時通常會有少量的出血,但有時也會引發大量的出血或休克,補救的方法就是將出血點電燒或縫合。如果在結紮後第七至第十天正在服用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則會增加痔組織脫落時出血的機率。

3. 紅外光熱凝療法

這是一種很簡單的技術,在肛門道內可用此法將許多小血管因熱使之纖維化,而達到與橡皮筋結紮類似的效果,但不能用於治療較大的痔。

4. 硬化劑注射療法

最早由英國倫敦St. Mark醫院發展出來的方法。用含百分之五石碳酸(酚)的植物油注射於痔組織的黏膜下層,可使第一度或第二度的痔達到止血的功效。注射時要注意下針的深度與藥量。可能引起的併發症包括過敏反應、局部發炎、前列腺炎等。很多醫師認為硬化劑注射可以治療的痔組織,就暫時可以不用外科手術。

5. 冷凍療法與直流電灼療法

以液態氮或二氧化碳的探頭凝結痔組織的冷凍療法是使組織因冷凍而壞死而液化,但冷凍的深度卻很難控制。多半的外科醫師都不採用這種方法,病人也會抱怨這種方法會產生惡臭和膿樣分泌物。直流電灼則須在每一痔組織部位連續十分鐘以上才有效,對第一度和第二度的內痔,可形成結痂,防止其出血和脫垂,這種技術簡單,可用於治療門診內痔患者。

6. 手術療法

手術切除適用於無法在門診治療的第三度和第四度的混合痔。若正在使用抗凝血劑治療的病患,手術切除也比用橡皮筋結紮要安全,可避免因壞死組織脫落而引起大量出血。手術切除的方法很多,最好是採俯臥彎曲的姿勢(截刀臥位),可使用雷射、電灼或傳統的手術刀、剪刀來切割不正常的痔組織。切除過程中要注意,不要傷及內括約肌,而切除後痔的血管蒂務必要縫合牢靠,且齒狀線以內的黏膜要縫合。當混合痔引起急性栓塞、箝頓時,可採用保守療法,臥床休息,服用軟便劑,或在局部麻醉下行痔切除術。麻藥中可添加促進組織滲透的玻尿酸 和腎上腺素,使栓腫得以減輕。如果手術過程很謹慎,三個方向的痔全切除術應是很安全的,不致於傷及括約肌或造成日後肛門狹窄。

7. 外痔栓塞的切除

門診或急診室看到這種急性發作栓塞的外痔,當可在局部麻醉下逕行切除以減輕痛苦。如果僅是切開皮膚去除血栓,這種引起復發的機率是很高的。但如果栓塞超過四十八小時以上才來求診,那麼最好是採用保守療法為佳,包括溫水坐浴,增加高纖維飲食與水份攝取,服用軟便劑等。

預防:

大部分患痔瘡的病人,都導因於排便習慣不良,所以不斷告誡要注意高纖飲食,避免排便使勁或久坐馬桶,對痔患者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注意,即使是手術過的,也還有復發的可能。

語音服務
瀏覽人次:29283
更新時間:2024/3/29 下午 09:02:59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