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很抱歉,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首頁
網站導覽
母嬰親善
English
RSS
雙語資源
小
中
大
分享網頁
切換注音字體
搜尋
進階搜尋
熱門搜尋 :
新冠肺炎
、
疫苗
、
官兵體檢
Toggle navigation
認識三總
院長介紹
院長的話
歷任院長
三總簡介
院區導覽
大事紀要
榮譽事蹟
無菸醫院
宗旨願景目標
所屬分院
汀州院區
松山分院
北投分院
澎湖分院
基隆分院
台北門診中心
單位介紹
外科部
內科部
小兒及婦產部
其他專科
行政部門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
藥品資訊
常見問答
人才招募
轉診院所
搜尋
認識三總
院長介紹
院長的話
歷任院長
三總簡介
院區導覽
大事紀要
榮譽事蹟
無菸醫院
宗旨願景目標
所屬分院
汀州院區
松山分院
北投分院
澎湖分院
基隆分院
台北門診中心
單位介紹
外科部
內科部
小兒及婦產部
其他專科
行政部門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
藥品資訊
常見問答
人才招募
轉診院所
回首頁
網站導覽
母嬰親善
English
RSS
雙語資源
文字大小
小
中
大
分享網頁
切換注音字體
網路掛號
看診進度
門診時刻
醫師介紹
:::
小兒科部
訊息公告
歷史沿革
單位簡介
醫療團隊
門診時刻表
衛教資訊
教學研究
醫療網站
學術討論區
表單下載
English
:::
首頁 /
小兒科部 /
衛教資訊
破傷風
前言:
破傷風是一種由破傷風桿菌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經由破傷風桿菌在污染的傷口內產生神經性毒素而引起持續性的肌肉收縮;至於新生兒破傷風的發生主要是因為臍帶處理不當造成破傷風桿菌感染所致。通常此病的潛伏期為3至21天,在新生兒時期則為5至14天,一般潛伏期愈短表示受污染的程度及病情就愈嚴重,且預後也比較差。
家長對破傷風應有的認識:
破傷風桿菌主要生存於土壤及污物內,只感染皮膚上的傷口,在壞死的組織中產生毒素而致病。
臨床症狀:
破傷風桿菌所產生的神經性毒素首先會引起傷口附近肌肉的痙攣及收縮,接著在咬肌及頸部肌肉造成僵直,最後才影響到軀幹的肌肉,導致牙關緊閉、角弓反張等症狀,可持續一週以上,然後逐漸恢復。但大部分的患者會持續惡化,甚至造成死亡,在小孩的死亡率可高達30%~60%。
新生兒破傷風的典型症狀有:
吸吮困難、哭泣微弱、牙關緊閉無法進食、全身痙攣、角弓反張、呼吸困難,死亡率更高達百分之八十。
什麼情況下應至醫院求診:
當有下列情況應立即至急診室求診:處理新生兒臍帶時所使用的器械若沒有經過正當消毒,且新生兒發生吸吮困難,肌肉僵直時;如果幼童發生污染性傷口,且只接種少於3次的破傷風疫苗,或5年內沒有接種過疫苗時;若幼童的傷口發現感染並且局部肌肉發生收縮僵直時。
治療:
當發生破傷風時,可以注射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如果沒有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則可使用破傷風抗毒血清。另外還需使用抗生素如:盤尼西林治療10至14天;並進行傷口擴創術,將傷口清理乾淨。其他的治療則屬於症狀治療。
家長應注意的其他事項:
目前破傷風可以利用接種疫苗方式使身體產生保護性抗體,因此家長應確實讓家中的幼兒完成所有的疫苗接種,預防破傷風的發生。
生產時應在具有消毒器械能力的醫院診所中進行,以避免發生新生兒破傷風。
受傷後的傷口,尤其是接觸到污物的傷口,應至醫院接受處理。
語音服務
回前頁
至頂端
瀏覽人次:7436
更新時間:2023/6/1 上午 10:20:00
網路掛號
看診進度
門診時刻
醫師介紹
門診服務
門診服務
轉診服務
病症查詢
醫師停代診
早期療育就診流程圖
掛號說明
就診說明
費用說明
交通資訊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預約慢箋領藥
急診服務
急診服務
急診即時訊息
看診說明
收費說明
交通資訊
救護車說明
住院服務
住院服務
病人候床入院暨出院須知
病床收費標準
住院費用優免一覽表
住院病人伙食費計價標準
全院病床動態
病人自費特材一覽表
住院說明
住院費用說明
出院準備
護理人員護病比
住院溫馨小叮嚀
住院用電安全宣導
健康檢查
健康檢查
健康管理中心
醫學影像中心
正子造影中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