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什麼是高血脂症?

血脂,指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當血液中流通之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之濃度高於正常值時,稱為高血脂症。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值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濃度過低時,又稱為血脂異常。血液中總膽固醇 (非禁食) 之理想濃度為 <200mg/dl,血液中三酸甘油酯 (禁食 12 小時) 之理想濃度為 <130mg/dl。當血中之三酸甘油酯和總膽固醇,其中之一或兩者皆超過正常值時,即稱為高血脂症。

二、造成高血脂症的原因


總熱量攝取過多、總脂肪攝取過多、缺乏運動、先天性缺陷症、酒精攝取過量、其他疾病引起之併發症。

三、對身體的影響

高血脂症除會導致心臟疾病之外,也與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 
膽固醇 (特別是壞的膽固醇) 或三酸甘油酯濃度升高時,容易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異常。脂蛋白可自由出入血管壁,當血液中脂蛋白濃度過高時,脂蛋白(含膽固醇等)容易堆積在動脈血管壁內層,引起局部發炎反應,吸引單核球沾黏進入血管內層,變成巨噬細胞吞噬堆積的脂肪。吞進脂蛋白的巨噬細胞堆積在血管壁中,形成黃色黏稠的斑塊,造成粥狀硬化。巨噬細胞還會分泌一些細胞激素,刺激血管壁上平滑肌細胞增生,使斑塊纖維化,加速動脈硬化,使血管管腔變小,血液流通困難。硬化斑塊有時會被血流衝擊產生裂隙,在該局部形成血塊,堵住血管而產生大病變。 
動脈硬化病灶好發生於全身血管,最常發生的部位為冠狀動脈、頸動脈及腸骨動脈。病灶若發生在腦部,會造成腦梗塞、腦出血(俗稱腦中風)。阻塞發生在腎臟血管,會造成腎性高血壓、腎衰竭。發生在下肢動脈,會出現間歇性跛行(走一段路腿疼,休息一下又好了)。病灶若發生在冠狀動脈,血管壁因阻塞而血流減少,發生心肌缺氧,出現心絞痛 (胸口有壓迫感、胸痛等症狀)。血管壁阻塞變大或硬化斑塊破裂,會造成心肌梗塞。 
美國流行病學專家指出,血中總膽固醇濃度愈高,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愈大(如圖2)。冠心病的死亡率,也隨著膽固醇的濃度上升而增多,舉如總膽固醇>244 mg/dL時,冠心病的致死風險為膽固醇<182 mg/dL的3.4倍(圖3)。一般言之,血液中總膽固醇濃度每下降10%,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得病風險可減少20-30%。冠心病的病人接受 statin 藥物治療時,總膽固醇濃度每下降10%,死亡風險可減少15%。

四、高血脂症診斷標準及治療依據:

理想值 
(mg/dl)

邊緣值 
(mg/dl)

危險值 
(mg/dl)

高危險值 
(mg/dl)

總膽固醇 
(非禁食)

<200

200~239

>240

>240

三酸甘油脂 
(禁食12小時)

<200

200~400

400~1000

>1000

低密度脂蛋白(禁食12小時)

<130

130~159

160~189

>190

高密度脂蛋白

>35

>35





治療方式、建議

1.  保持目前的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 
2.  五年內重測作血脂質。

1.  應調整飲食營養及生活型態,並作適當運動。 
2.  一年內重測作血脂質。

1.  危險因此子若>兩項,需藥物治療。 
2.  為想因子如<兩項,需接受飲食及營養治療。

高三酸甘油脂需立即進行藥物治療,並配合飲食及營養治療。


五、預防方法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  維持理想體重。體重過重是造成心臟血營疾病之危險因子,若肥胖又有高脂血症,則極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 
2.  控制脂肪之攝取量,少吃油炸、油煎、油酥的食物,需注意避免食用不可見的脂肪。 
3.  三酸高油脂過高者,可選擇富含W-3脂肪酸的魚類,如:秋刀魚、鮭魚、日本花鯖魚、鮪魚等,及未炸豆製品來取代部分肉類。 
4.  膽固醇過高者,應避免食用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如:豬油、牛油、肥肉、奶油、椰子油、棕櫚油等,以及內臟、肥肉、動物皮、蛋黃、蟹黃、魚卵。而蛋黃每週以不超過 2 -3個為原則。 
5.  炒菜宜選用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如:橄欖油 、花生油、菜籽油、葵花油等。 
6.  烹調宜多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烤、燒、燉、滷等方式。 
7.  宜多採用多醣類食物,如:五穀根莖類;少吃富含精製糖類的農物,如:糖果、煉乳、蜂蜜、各式含糖飲料、加糖食品等。

8.  多選用富含纖維質之食物,如:未加工之豆類、蔬菜、水果及全穀類。避免飲酒。飲酒過量易使三酸甘油脂上升。

9.適當調整生活型態,例如戒菸、運動以及壓力調適。

10.依據醫生指示按時服用藥物。


總之,高血脂對於心臟血管疾病是重要的危險因子,每增加1%會增加2%罹患心臟病的危險率,對於高血脂症患者,需要調整生活習慣,預防心血管疾病


語音服務
瀏覽人次:310953
更新時間:2024/4/19 下午 03:36:23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