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1. 頭頸癌的常見症狀
  2. 聲音沙啞
  3. 聲帶老化及萎縮
  4. 聲帶麻痺
  5. 下咽癌
  6. 口腔癌
  7. 喉癌
  8. 結節性甲狀腺腫
喉癌
發表人:三軍總醫院 耳鼻喉部 朱永祥主任發佈日期:2016/3/10
喉癌是可以提早發現的

  喉頭是人類的發聲器官,由硬骨、軟骨和軟組織構成,位於氣管的上端,喉部的主要功能有三,就是呼吸、吞嚥和發聲。

  台灣每年大約有500人罹患喉癌,發病率佔全身癌症的1~5%。好發年齡為40~60歲。其中以男性佔大多數;造成喉癌最可能的原因,是習慣性抽菸、喝酒,此外常常曝露在某些致癌物的環境中,也可能引起這種疾病;但是喉癌是一種可以早期發現的癌症。通常第一、二期的喉癌,不但可以治癒,且絕大部份的病人仍可保留喉部的每一項功能。

症狀

  聲音有持續性的嘶啞可能是早期症狀。呼吸困難、吞嚥疼痛及困難是癌瘤侵犯食道,累及舌根或咽喉組織,疼痛可放射到同側的耳部。頸部腫塊是癌細胞向頸部淋巴結轉移所致,喉癌和聲門上癌較易向頸部轉移,聲門下癌較少見。咳嗽、痰中帶血是癌瘤組織破潰、糜爛發炎,分泌物增加,滯留於氣管及咽喉而發生的。

分類

  喉癌治療前腫瘤的大小、位置的評估,對病人的治療方式及預後的影響很大,一般可分類為聲門癌、聲門上及聲門下癌,其中以聲門癌最多,超過一半以上,也是最容易早期發現的,聲門上癌次之,聲門下癌很少;喉癌的治癒率很高,如果是聲門上的腫瘤很早就會出現聲音沙啞的現象,一般說來,早期的喉癌病患有80%的治癒機會,比較晚期的治療率就會降到50%左右。

診斷

  對於喉癌的檢查,一般在門診用的是間接喉鏡的檢查,這是由醫師用一支帶有長柄的小鏡子伸入嘴中,經由鏡子的反射,可以看見喉嚨腫瘤的位置及大小,有時需在喉嚨噴灑局部麻藥,如果不太容易看時,還可以用軟性纖維鏡看的更清楚,並不會有太大的痛苦;但是確定的[診斷還是要在開刀房內施行全身麻醉後,作顯微喉鏡的檢查,再用鑷子夾出可疑的腫瘤部位組織,送到病理部門作化驗,才可以證實。大部份喉癌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如經證實為喉癌,醫師便會安排其他檢查,如胸部X光、電腦斷層掃瞄或核磁共振攝影,以確定疾病的期別範圍。

放射線治療

  關於喉癌的治療方式,與幾個因素有關:如腫瘤的實際位置大小,是否擴散、轉移;以及病人的職業特性、年齡,一般健康狀態而有不同;主要有放射線治療及手術治療兩種。一般來說如果腫瘤還小,還沒有造成一邊的聲帶固定時,可以開刀或做放射線治療,但是因為放射線治療的最大好處是能夠保留喉部的機能,而且存活率與手術治療相差無幾,因此一般都先作放射線治療,如果治療失敗或復發時,再作手術治療;所謂放射線治療就是用一定能量的放射線照射患部,以破壞腫瘤組織,對周圍的正常細胞只會造成輕微的傷害,在治療期間,會有皮膚乾燥、紅腫、嘔吐、口惡心、疲倦的副作用,只要注意營養,有充分的休息,就能很快的復原。

手術治療

  比較晚期的喉癌,若已發生聲帶固定,軟骨被侵犯,則手術治療或再合併放射線治療才夠,其他少數只要作部份喉頭切除即可,仍然可以保留喉頭的功能,但大部份的晚期喉癌要作全喉切除術,也就是把喉頭全部拿掉,此時口咽腔和氣管之間的通道被切斷了,空氣不能進出肺部,為了解決呼吸問題,必須在患者頸部下方開一個洞口,把氣管切斷口和頸部洞口縫合在一起,空氣就可以直接從洞口進出氣管到達肺部,這個洞口就叫做氣管造口,手術後傷口兩側會放引流管約三、四天,待每天的引流量少於10c.c可以拔掉,但是扔要暫時由鼻胃管灌食十天後才可以正常的進食,只是必須由氣管造口處呼吸、咳嗽。

合併放射線與手術治療

  聲門癌初期,因為聲帶上沒有淋巴管,可以少有頸部淋巴轉移,但聲門上癌或聲門下癌則因淋巴豐富,所以淋巴轉移很快,除了接受全喉切除外,還要做甲狀腺,頸部淋巴甚至下咽切除,才能得到痊癒的機會;對於腫瘤範圍,深度更大的晚期病患,除了做全喉切除,頸部淋巴或下咽切除外,還需要接受術前或術後放射線治療,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切除喉頭後如何說話

  說話,是人類表達感情最主要的方式,需要接受全喉切除的病患,常常因為害怕失去了聲帶,不能說話,而拒絕開刀,延誤病情,喪失治療的機會;近年來由於科技進步及手術方法改進,已逐步克服了手術後不能說話的困難,只要是神智清楚的人,接受語言治療師的指導後,都可以流利的重新開始說話。一般採用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利用各種不同方式,將空氣注入食道上方,空氣排出時,經過食道與咽部,引起這部位的肌肉收縮,振動粘膜及空氣柱,發出低沉的聲音,這個聲音,就叫做食道聲,只要做出平常説話的嘴部動作,就可以說出食道語,一般來說,學習食道語三個月,可以說出三個字的短句,十個月後就可以流利的談話,但是約有一半的病人無法訓練成功。第二種是採人工發聲器,幾乎每一個病人都可以使用,對於正在學習食道語,食道語音量不夠大聲以及無法學會食道語的病患,都可以幫助發聲,主要採用的型式有:氣動式人工發聲器及電子式人工發聲器兩種,只要練習幾次,做出平日說話的嘴部動作,就可以說話了。第三種方法,是裝置幸保式發聲瓣來幫助聲音,裝置之前,醫師要先在病患的氣管及食道璧中間做一個小孔,兩天後,把發聲瓣放進孔中,固定好,說話時用姆指蓋住氣管造口,使肺部呼出的空氣通過發聲瓣,進入食道與下咽,空氣排出時,引起這部位的肌肉收縮,振動粘膜與空氣柱,就可以發出聲音,這種氣管食道語學習的速度快,音量比傳統的食道語大,說的句子也較長,只是必須每天取出來清洗一次,取出時要立刻把一隻備用的小管放入孔中,否則洞口很快會變窄。

恢復正常的生活

  大部份開過全喉切除的病患,在手術後都會因為呼吸方式與說話方式的改變,一時無法適應,不能超越心理上的障礙,而有心情頹喪、不安的現象;大多數的病患,在家人與醫護人員的協助下,都可以重回工作崗位,恢復正常的戶外活動與社交生活,如果我們能夠去參加「無喉俱樂部」定期的聚會,由醫師、語言治療師,以及護理人員介紹最新的醫療保健知識,並為病患做檢查得工作,病患們發現自己並不孤單,因為還有那麼多遭受同樣挫折的同伴,可以互相交換生活的經驗,互相鼓勵,重享生活的情趣。

追蹤

  喉癌患者較常人有較高機會再患第二種頭頸部腫瘤,故治療後必須戒除抽菸以減少再患機率,以及咳嗽喉癌患者更需要定期在門診複查,檢查項目包括全身物理檢查,氣管造口,頸部喉嚨及血尿液檢查,胸部x光攝影。如接受放射治療或部份喉切除之病患則必須接受喉鏡檢查。
語音服務
瀏覽人次:113089
更新時間:2024/4/20 下午 08:32:05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