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乳癌診斷

  乳癌最重要的臨床表徵是可觸摸到的乳房腫塊。但大部份的乳房腫塊都是良性的,僅有部份腫塊為惡性。但一旦自我檢查摸到乳房腫塊時,應進一步由醫師經檢查診斷是否為惡性乳房腫瘤。許多婦女摸到腫瘤後,常因無其它症狀,而延誤就醫。一般女性最佳的乳房檢查時機為月經後一週內,當執行乳房自我檢查時,若腫塊堅硬、具有不規則形狀、邊界不清楚、固定於皮膚或胸壁上、皮膚凹陷並呈現橘皮狀或是出現不正常分泌物,紅腫潰爛等...均應懷疑是乳癌。另外也應檢查腋下、鎖骨上及頸部淋巴結是否有不正常腫塊。 

  當乳房自我檢查發現有任何腫塊時,應立即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包括乳房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細胞學檢查或組織切片以確立診斷 。超音波檢查為非侵襲性、無放射線疑慮的檢查。台灣婦女的乳房多屬緻密性質,此類型乳房在超音波檢查下常較乳房X光攝影易偵測到腫塊;但對於沒有觸摸到的腫塊在乳房X光攝影所呈現的顯微鈣化,乳房超音波則較不易偵測到。因此可觸摸到的乳房腫塊由乳房超音波與乳房X光攝影進行檢查,實為互補。小於35歲的婦女,由於受放射線影響可能較大,且乳房緻密,乳房X光攝影品質不易控制,宜先做超音波檢查。 

  影像檢查若懷疑是乳癌,即應以細胞學檢查或組織切片檢查確定診斷。病理組織切片檢查可以藉 手術切片 或以 粗針穿刺 取檢體做組織病理學診斷,這是乳癌的標準診斷。組織切片除了確定病理診斷,另一重要目的為檢測乳癌預後因子,如荷爾蒙接受體,以作為治療依據。手術切片又分為將整個腫瘤全部切除的切除性切片檢查,或僅切取小部份組織做病理診斷的部份切除切片檢查。部份切除切片檢查常用於無法立即切除的較大腫瘤的診斷,或乳癌預後與治療相關因子的檢測。

乳房粗針抽取乳房粗針抽取

  乳癌的篩檢

  台灣婦女隨著生活型態都市化、飲食習慣的日漸西化,乳癌患者越來越多。且多數乳癌病患就醫時多已是中晚期,治療效果有限。由於國情原故婦女自我乳房檢查率較低,且因醫學資源取得不易,即便摸到乳房腫塊亦不願就醫。因此醫師建議每位婦女應於月經結束後一星期,施行乳房自我檢查,如摸到任何腫塊,應立即就醫。但由於乳房自我檢查對早期乳癌的發現幫助有限,必需藉助其他方式,如乳房X光攝影及乳房超音波,偵測出觸診無法發現的零期或第一期乳癌,以進一步降低死亡率。相較於歐美,台灣雖屬乳癌低發生率地區,但罹病年齡層偏低且婦女乳房較緻密,因此如何建議婦女做乳癌篩檢,尚待研究。基本上,若有危險因子的婦女,35歲起應接受醫師檢查,必要時安排超音波檢查,40歲做第一次乳房X光攝影,而後以超音波及X光攝影交替檢查,50歲後篩檢則以乳房X光攝影為主。若乳房X光攝影或超音波出現密集的顯微鈣化點或不規則邊緣腫塊、或其他疑似乳癌變化時,則應以立體定位做大範圍切除,並送病理組織石蠟切片檢查。

乳癌的危險因子如下:


乳房攝影

A. 高危險群 (致癌相對機率大於4倍): 
  1.一側乳房得過乳癌 
  2.特殊家族史 (停經前得過兩側乳癌) 
  3.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細胞增生現象 

B. 次高危險群 (致癌相對機率大於2-4倍): 
  1.母親或姐妹得過乳癌 
  2.第一胎生育在三十歲以後 
  3.未曾生育者 
  4.停經後肥胖 
  5.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患者 
  6.胸部大量放射線照射 

C. 略高危險群 (致癌相對機率1.1-1.9倍): 
  1.中量飲酒 
  2.初經在12歲以前 
  3.停經在55歲以後 

D. 可能危險因子 (未確定) 
  1.口服避孕藥 
  2.更年期荷爾蒙補充 

語音服務
瀏覽人次:6540
更新時間:2024/4/19 上午 09:09:00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