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頭頸癌的標靶治療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  主治醫師  何景良

前言:

頭頸癌包括口腔至喉咽部所有的鱗狀上皮癌全世界每年約有五萬例以上的頭頸癌新病例產生在台灣口腔癌已經連續兩年高居男性癌症死亡的第四名僅次於肝癌肺癌及大腸直腸癌更令人驚訝的是在衛生署的癌症年報統計中癌症死亡的前十大死因中口腔癌的治療存活期, 95年比85年縮短一年可見口腔癌的治療成果在前十年的光景中是卻步不前其他的癌症治療都在進步,所導致的原因可能是檳榔族人口的增加及大多數口腔癌病患屬勞動階層,較不方便就醫所導致然而也反映出頭頸癌的治療,需要更積極有效的藥物對早期的頭頸癌病患除鼻咽癌外仍以手術治療為主及術後的放射治療為輔,然而局部侵犯性、淋巴轉移或腫瘤太大無法立即手術的病患就需要先接受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對於已經接受治療的病患一旦腫瘤再度復發或遠處(如肝,,腦或肺)轉移則預後極差平均生命大約只剩三個月對此病患如何突破傳統化療藥物的效果及副作用增加腫瘤原發病灶的局部控制率對延長生命及改善生活品質是決定的因素。近兩年來新一代標靶治療藥物在復發性/轉移性頭頸癌的治療上已嶄露曙光2006美國FDA首次宣佈單株抗體藥物 Cetuximab ( 商品名Erbitux , 爾必得舒 ), 可合併放射治療對局部侵犯性頭頸癌有顯著的療效同時在復發性/轉移性頭頸癌也可使用 Cetuximab 單一藥物來治療以下就針對目前復發性/轉移性頭頸癌的標靶治療做綜合性說明。

Cetuximab 的作用機轉

     上皮生長因子受體 (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 簡稱 EGFR ), 是導致癌症生成的重要基因在大多數的腫瘤細胞中均有過度的EGFR表現在頭頸癌病患的組織標本中證實, EGFR有過度表現,則病患的平均生命期會偏低腫瘤較容易局部復發顯示EGFR是一個重要的獨立預後因子一旦上皮生長因子 (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簡稱 EGF )EGFR結合後會導致腫瘤細胞訊息傳遞路徑的活化,導致細胞容易增生轉移及不易凋亡腫瘤逐漸變大而轉移, Cetuximab 就是抑制作用在EGFEGFR結合的單株抗體導致腫瘤細胞的凋亡抑制其增生或轉移甚至它的療效會增加放射治療的作用達到最佳的局部控制效果而最近治療肺癌的熱門藥物 Gefitinib ( 商品名Iressa ) Erotinib ( 商品名Tarceva ), 雖然作用的基因也在EGFR, 但和 Cetuximab 作用的 EGFR 位置不同, Iressa  Tarceva 是作用在EGFR下游的活化蛋白 ” 酪氨酸激酶 ” ( Tyrosine kinase )導致下游路徑無法活化達到控制腫瘤的效果雖然 Cetuximab, GefitinibErotinib均為復發性/轉移性頭頸癌的標靶治療但以Cetuximab的療效最好。在2006, Bonner 醫生發表於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得知在局部侵犯性的頭頸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期間合併靜脈注射 Cetuximab 治療八週 ( 每週一次第一週劑量400mg/m2, 第二至八週劑量250mg/m2 ), 可以有效延長局部控制期從14.9個月增加至 24.4 個月( p=0.05), 平均整體存活期從 29.3個月增加至 49個月從此奠定了 Cetuximab 在頭頸癌治療的角色。

結論:

   在復發性/轉移性頭頸癌的藥物治療需進一步的突破雖然化學治療是重要武器之一但可用的藥物有限不但治療反應無法提昇而且毒性也極大藉由分子標靶治療可針對部份導致癌症的基因作調整導致癌細胞的死亡 Cetuximab 單株抗體來抑制EGFR基因是目前治療復發性/轉移性頭頸癌的突破,且分子標靶治療副作用低給予的方式簡單方便病患即使末期生活品質不佳仍可接受此類藥物的單一治療相信未來的標靶藥物更可提升癌症的控制率及治療率。

語音服務
瀏覽人次:11979
更新時間:2024/4/20 上午 08:00:00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