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氣道之維持與保護措施

呼吸道的維持,在許多醫療處置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麻醉中。根據研究,病人發生困難氣管插管約占1~3%,插管失敗率大約在0.05~0.2%。假如插管失敗又無法換氣,病人可能因缺氧性腦病變,最後導致死亡或植物人狀態。

  • 肥胖 (the Obese; BMI >26kg/m2)
  • 蓄鬍者 (the Bearded)
  • 年長者 (the Elderly)
  • 打鼾者 (the Snorer)
  • 裝假牙者 (the Edentulous)

LMA

Nasal airway

Oral airway

麻醉中維持呼吸道的種類有:

面罩通氣(Mask ventilation)

面罩通氣的目的旨在進行非侵入性通氣治療。這些通氣面罩蓋住口鼻,即使在張口時也能確保有效的通氣治療。Langeron等人於2000年提出預測發生困難面罩通氣的五項判定標準,分別為:

合稱OBESE。具有上述五項判準其中兩項,則病患發生困難面罩通氣之靈敏度為0.72,專一度為0.73。

氣管內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

氣管內管插管能減少上呼吸道阻塞及保護呼吸道,避免肺部吸入,是全身麻醉不可或缺的醫療處置。本部除了備有喉頭鏡(laryngoscope)協助全身麻醉病人氣管內管(endotracheal tube)的置放外,另備有多種影像輔助插管的工具,如:影像式喉頭鏡(Glidescope)、Trachway和軟式光纖支氣管鏡等。這些設備在病人嘴巴張不開、牙齒搖,或是頸椎受傷等不適合直接用喉頭鏡挑管的情境下使用。影像式插管工具其結構簡單且操作方便,透過螢幕導引可減少困難插管的發生率,也可降低插管對於病患所造成的刺激。如此,不僅可提升麻醉安全,進而也可減少醫療疏失及醫療糾紛的發生。除了提供多樣式插管工具輔助插管外,本部亦執行多項措施,以緩解插管後產生的喉嚨不適或聲音沙啞,如:選擇管徑小半碼的氣管內管或在充氣氣囊上噴灑Comfflam(康護寧消炎噴液劑),都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

聲門上通氣工具(Supraglottic devices)

本部亦備有喉頭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提供毋需氣管內管插管的全身麻醉。喉頭罩維持氣道的原理是利用氣囊覆蓋咽喉部位組織,以達到通氣的效果。由於喉頭罩避免了使用喉頭鏡,減少氣管插管對會厭聲門以及氣管黏膜的機械性刺激,因此對交感腎上腺系統的影響較小,生命徵候也較穩定。喉頭罩也可降低全身麻醉病人插管後喉嚨不適以及聲音沙啞,適用在較短時間的手術,如小兒疝氣及比較體表之手術。另外,在處理困難氣道中,不管是作為替代通氣道還是氣管內管插管引導,喉頭罩都扮演重要的角色;美國麻醉醫學會已於1993年將LMA列入困難氣道處置流程,近10年中喉頭罩也已成功地應用在困難氣道的成人和兒童。

在維持呼吸道的通暢上,鼻咽通氣導管有其重要角色,特別是在不插管的靜脈麻醉、急重症病人或災難現場受難者需呼吸道照護時。本部鄭澄寰教授將現有的鼻咽通氣導管改良,將其長度拉長至20公分,按一般成年人由鼻孔至會厭軟骨的距離約是14至16公分(相當於鼻咽通氣導管置入的長度)。插入後在鼻孔外至少還有4公分的長度,可方便固定。在其前末端,開口開在前側邊,頂端採圓弧形的設計,如此可使插入更容易,且減少插入時所造成異物塞入及鼻黏膜或後咽壁之損傷。除此之外,其後末端有一國際通用規格之接頭,可方便連接呼吸管路,用以進行氧氣給予及病人呼吸之監測。「新型鼻咽通氣導管」具備有優良操作性、方便性及應用價值,並獲得第十一屆國家新創獎肯定。為了保障病人呼吸道的安全,使用這個既方便又有效的新型鼻咽通氣導管,絕對是不二之選。

口咽通氣導管可將舌頭與咽壁分離,不易滑脫。供麻醉及口腔輸氧患者使用。防止病人在麻醉、急救過程中不自主的咬住氣管內管。其刺激及噁心反應相對於鼻咽通氣導管較為明顯。


語音服務
瀏覽人次:27900
更新時間:2024/4/25 下午 03:44:13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