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憂鬱、焦慮與自律神經失調

 

張傳佳 主治醫師

 

自律神經失調衛教

交感神經系統(SNS)負責使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腸胃消化變慢、與增加肌肉張力等功能,使人處在焦慮繃緊的狀態,用以應付緊急的情況;相反地,副交感神經系統(PNS)的作用則能使心跳放慢、呼吸減緩、促進腸胃消化、與減弱肌肉張力,使人體呈現放鬆的反應。人體大部份器官(如心臟)受到兩者的雙重支配,因為此一神經系統無法受個人的意思所支配,故稱之為自律神經系統。在健康人中,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系統相互拮抗作用而達一平衡的狀態。可想而知,如果副交感神經活性受到不當抑制或交感神經過度活化,便會產生自律神經失調,可能導致頭痛、頭暈、恐慌、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冒汗、手腳發抖、肩頸肌肉酸緊、腸胃道不適、手腳發麻、睡眠障礙等症狀(通常個案會做了相當多的臨床檢查,但報告卻大都正常)

 

現今能以非侵入性方式評估自律神經系統的功能(儀器能自動分析心跳脈動間隔序列的變異性)。自律神經系統功能失調是許多精神疾病常見的臨床特徵。我們和國內、外多數的研究發現嚴重型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廣泛性焦慮症、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精神疾患,和正常人比較會呈現出神經活性指標降低(特別是副交感神經活性低下)或交感神經過度活化的自律神經功能失調色彩(見下圖)

迄今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已被視為是影響精神疾病(特別是憂鬱、焦慮症等)發生的一個重要的精神生理指標。在大規模的流行病學的研究中,發現憂鬱、焦慮症等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與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顯著高於健康正常人(增加冠狀動脈疾病風險約1.8 - 2.7倍)。由於自律神經失調已被證實能預測心血管疾病如心律不整、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的發生,故自律神經系統的功能失調亦被認為是上述憂鬱、焦慮症患者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因此針對自律神經功能的檢測評估便顯得格外重要。

三軍總醫院精神科 張傳佳主治醫師建議您,如果有憂鬱、焦慮疾患,除了精神藥物、心理治療外,宜進一步檢測自律神經功能。此一檢查請洽詢醫師於門診安排,透過自律神經的檢測分析,可瞭解是否合併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情形,有助於作為臨床治療的指標,減少併發相關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語音服務
瀏覽人次:416323
更新時間:2024/4/23 上午 11:29:00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