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頭頸癌多專科團隊簡介

    本院為提供頭頸癌個案完整醫療照護,成立頭頸癌多專科團隊,成員包含耳鼻喉部、口腔顎面外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部、整形外科、放射診斷部、核子醫學部、病理部等跨領域專家,參考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制定頭頸部各部位腫瘤治療指引,提供臨床醫護人員參閱,以針對個別性來選擇最佳之治療方式。

    耳鼻喉部李日清主任於術前審慎評估考慮病患功能結構及外觀後,使用下頜皮瓣進行單一階段性的重建手術,大幅降低手術時間、困難程度及失敗率,且相較於傳統方式,因下頜膚色相近,使患部在外觀上較不明顯,減少術後外貌變化。而本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部團隊也以「下頜皮瓣重建多樣性頭頸區缺損」,榮獲2016年SNQ國家品質標章及2016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銀獎;本院放射治療廣泛使用影像導引技術(IGRT),搭配動態弧形刀(VMAT)、導航螺旋刀(TomoTherapy)治療系統,兼具高精準及快速執行治療之優點,提供每日治療前比對腫瘤及相鄰器官之間的位置,並精準調校定位,精密度可達1mm,使放射線更精確地治療,可減少頭頸癌病患治療產生之急性副作用,進而改善患者順從性及治療品質;血液腫瘤科除傳統化學治療及標靶藥物治療外,也積極使用鐘擺化療(Metronomic chemotherapy),給予低劑量、較高頻率口服化療,副作用少,且有效降低遠端轉移機率,成果也發表在國際重要頭頸癌期刊,另外針對免疫藥物治療持續研究發展,透過檢測確認T細胞上的生物標記(biomarker),使用免疫藥物治療喚醒T細胞狙殺腫瘤細胞,達到殺滅腫瘤細胞之效果,目前主要用於頭頸癌晚期或多次復發之個案,並可以合併放射性治療,標靶藥物治療,或化療等加強免疫藥物治療的有效率及療效。

    頭頸癌團隊也致力於癌症治療技術之研究及發展,口腔顎面外科陳元武主任,以外科手術團隊切除口腔癌病灶,並帶領研究團隊運用切除的腫瘤細胞與患者血液,致力於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之活細胞分析,掌握癌症精準醫療的核心技術。(A)運用病人個體的CTC在體外大量擴增個人化的癌細胞,為癌症病人做進一步的篩選藥物,找到適合病人的抗癌藥物。(B)並且開發出一種更新的臨床前模型,即在小鼠體內形成腫瘤患者來源的移植瘤(patient-derived tumorxenografts,PDTXs);可以更準確地模擬患者的原發腫瘤。(C)以個體化醫療為基礎,藉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發展治療口腔癌之精準醫療。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口腔癌病患想尋求標靶治療,必須有基因檢測的佐證。

    頭頸癌多專科團隊設有2名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在個案檢查及治療過程中提供專業諮詢、護理衛教及心理支持,並監測個案治療過程是否符治療指引,依照治療準則定期追蹤個案,與多專科團隊成員或各科部溝通協調。

    本院現致力於提供衛教,使民眾戒除致癌物質之使用,並投入癌症篩檢,希望達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目的。個案治療後功能障礙與營養問題,則藉由頭頸癌多專科團隊與病友團體之經驗分享,予以協助解決,希望能在癌症防治、早期診斷、完善照護與功能復健上提供全方位之服務。


頭頸癌多專科團隊成員名單 

組長:

血液腫瘤科

陳佳宏 醫師

副組長:

耳鼻喉部

李日清 醫師

幹事:

放射腫瘤部

黃文彥 醫師

組員:

病理部

林佑俊 醫師

耳鼻喉部

朱永祥 醫師、劉紹正 醫師

口腔顎面外科

李曉屏 醫師、陳元武 醫師、吳契璁 醫師

郭進賢 醫師、張維晉 醫師、李宇璿 醫師

血液腫瘤科

陳昱光 醫師、葉人華 醫師、賴學緯 醫師

放射診斷部

張凱翔 醫師

放射腫瘤部

林群書 醫師、蘇瑜富 醫師、羅承翔 醫師

沈伯鍵 醫師、楊仁富 醫師

核子醫學部

邱創新 醫師

整形外科

吳健儒 醫師

癌症中心

江瑋婷 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

鄭淑玲 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

 

 

 

語音服務
瀏覽人次:9700
更新時間:2024/3/28 下午 13:43:00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