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嬰幼兒發燒的處理

          

一、發燒的定義:

口肛溫超過38°C;耳溫超過37.8°C,腋溫超過37.2°C。

二、發燒的機轉:

主要為產熱過多或身體無法散熱,或兩者同時存在。引起發燒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當微生物侵入人體,可以引起身體產生一系列的免疫反應,周邊血管收縮,散熱減少,這時四肢會有冰冷的感覺,同時肌肉收縮並產生冷顫現象接著體溫上升,引起發燒。

 

三、如何正確的量體溫:

量體溫前,需將溫度計的溫度甩到37°以下才可使用,傳統的量體溫有三種方式:

(1) 5歲以下的幼兒可以量腋溫、肛溫。通常量腋溫需夾在腋下4分鐘;量肛溫,則需放入肛門內2.5公分左右維持2分鐘。

(2) 5歲以上的孩童若能合作則可以量口溫,置於舌下嘴巴緊閉約3分鐘,才能測到正確的溫度。

(3)耳溫槍(但在新生兒期,耳道較小,使用耳溫槍必須合適,才能測到正確的

溫度)。

 

四、發燒對人體有無益處s

一般的發燒,對腦部通常不會有任何的損傷,但有少部分約3-5%的幼兒,會因發燒而引起痙攣,但預後都很好,很少有後遺症,除非溫度超過41.7°C 時,才會對腦部產生影響。

 

五、如何照顧發燒的嬰兒:

 

(1) 當發燒在溫度38.5°C以下時,可改善室內空氣的流通,使室內溫度降低,也可將嬰幼兒衣服減少或打開,使熱容易散失掉;但在發燒前如有冷顫的情形,則可蓋一層薄毯,減少不舒服的感覺。另外使用冰枕或冰袋,放在腋下或腹股溝大動脈經過處,可降低體溫。

 

(2) 當發燒超過38.5°C 且有不舒服的感覺,或者體溫超過39°C 就可以使用退燒藥物。若病童有熱痙攣的病史,則可以在發燒初期,體溫尚未超過38.5 °C

 之前使用退燒藥。一般退燒藥物使用後約30分鐘即可產生效果,但不會使體溫完全降到正常範圍,只要感染存在,體溫可能又會上升。

(3) 當使用退燒藥物30分鐘後,體溫仍然很高時,可以使用約40 °左右的溫水擦拭身體或洗澡,但切記不可在使用藥物前做溫水拭浴,或使用酒精及冰水拭浴,這樣會讓嬰幼兒產生不舒服的感覺,甚至過一會兒,溫度會升得更高。

 

六、當有下列情形的發燒需立刻送到急診室求診:

 

1.小於2個月以下的嬰兒。                          

2.發燒超過40.5°C 以上。                         

3.伴隨有無法安撫的哭鬧不安時。                   

4.嗜睡、神智不清且合併有抽筋。                  

5.病童有頸部僵硬。                             

6.身體皮膚同時出現有紫斑。                     

7.呼吸困難、發紺。                              

8.精神不佳,活動力差。

                           

七、當有下列情形則可到門診求診:

 

1.2-4個月的嬰兒。 

2.2歲以下的幼兒,體溫介於40到40.5°C之間。

3.小便時會產生疼痛現象。

4.發燒已超過3日以上。

 5.沒有明顯症狀的發燒。 

6.退燒24小時後,又開始發燒。

7.有熱痙攣的病史。

8.家長對病童發燒感到不安。

 
語音服務
瀏覽人次:4409
更新時間:2024/4/24 下午 02:12:03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