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食道癌多專科團隊簡介

食道癌為台灣為十大癌症之一,近年來發生率上升、死亡率居高不下,且有年輕化趨勢,整體治療存活率不佳,為提升食道癌病患治療及照護品質,本院於2009年9月成立食道癌多專科治療團隊,整合胸腔外科、腸胃內科、放射診斷部、核子醫學部、病理部、放射腫瘤部、血液腫瘤科、營養小組組成醫療團隊,癌症個案管理師、心理師協助團隊病友照護及主動追蹤,每週舉行多專科聯合討論會,針對新診斷、復發、治療策略改變的病患秉持個人化醫療原則給予適當的治療策略,團隊不定期邀請國際外賓演講、國內醫學中心標竿學習,提升團隊照護能力,配合醫院品質提升計畫,自110年邀請中醫部參與食道癌病患治療,同時針對食道癌病患營養評估建立指標及腸道營養策略,110年參加多項臨床試驗,提升病患治療成效,而針對過去主動脈侵犯腫瘤,跨科部合作,由心臟血管外科協助主動脈支架置放,以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食道癌5年存活率約15~20%,食道癌病患死亡年齡相對年輕,目前治療包括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及手術切除,本院自2005年開始發展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和黏膜下剝離術(ESD),切除早期食道癌病灶,成效卓著獲SNQ銅獎肯定;2012年開始發展內視鏡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後疼痛、縮短住院天數,成果於國際文獻發表,近來更致力發展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食道切除手術,隨著外科手術進步,手術併發症及死亡率大幅下降,提升食道癌病患生活品質,而基礎研究也著重食道癌基礎研究,與台科大團隊合作利用循環腫瘤細胞來輔助醫療決策。

    針對無法手術的患者,放射治療合併化療為主要治療方式,本院引進最新放射治療設備:電腦斷層影像導引系統(Image-Guided Radiotherapy)、動態弧形刀放射治療(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導航螺旋刀(TomoTherapy)治療系統、以及呼吸監控系統: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Active breathing coordinator),可使放射線更精確地達到治療位置,根據本院研究,利用新穎放射治療設備,可安全的拉高治療劑量,比傳統低劑量放射治療有更好的三年局部控制率(72.1% vs. 46.1%),與較佳的五年總體存活率(24.1% vs. 10.2%)。

    近年來有許多新藥發展,其中以免疫治療藥物最令人矚目,許多國際臨床試驗顯示,針對特定族群的病人,如腫瘤PD-L1染色表現高的病人可以使用免疫治療藥物(如pembrolizumab、nivolumab等)治療,不論是早期術前化放療或晚期病患化學治療,提高腫瘤對藥物反應、延長存活時間,目前食道癌的治療上還有些臨床正在進行,未來這些臨床試驗結果能通過台灣健保給付,將可提供病友更多治療選擇。

    對於頭頸癌合併食道癌病患等困難個案,透過頭頸及食道癌團隊跨團隊合作,從早期診斷、常規篩檢,到為病患量身打造治療策略,提供完整的整療服務,對於晚期食道癌病患,藉由緩和醫療團隊的介入,進而提升病患身心靈之照護。

 

食道癌多專科團隊成員名單

組長:

胸腔外科

黃才旺 醫師

副組長:

放射腫瘤科

黃文彥 醫師

幹事:

腸胃內科

楊志偉 醫師

組員:

病理科

蔡文銓 醫師

胸腔外科

黃敘愷 醫師、陳穎毅 醫師、吳悌暉 醫師、林冠勳 醫師

血液腫瘤科

陳昱光 醫師、陳佳宏 醫師、葉人華 醫師、張平穎 醫師、賴學緯 醫師

放射診斷科

柯凱雄 醫師、吳祐丞 醫師

放射腫瘤科

林群書 醫師、蘇瑜富 醫師、羅承翔 醫師、沈伯鍵 醫師、楊仁富 醫師

核子醫學科

林立凡 醫師

腸胃肝膽科

林榮鈞 醫師

癌症中心

黃金娟 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

高慧華 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

 

語音服務
瀏覽人次:5021
更新時間:2024/5/2 上午 11:28:00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