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什麼是病竇症候群:

病竇症候群(Sick sinus syndrome)意指竇結機能異常造成具有症狀之心搏過緩性心律不整的臨床症候群,其中之症狀包括竇性緩脈(Sinus bradycardia)、竇房傳導阻滯(SA block)、竇性閉止Sinus arrest),以及心博過緩-過速症候群(bradycardia-tachycardia syndrome),這些現象可能單獨發生,亦可能合併出現。老化造成竇結功能的原發性退化 ( idiopathic degeneration ) 是最主要之病因。其他原因還包括缺血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結締組織疾病、心臟創傷及浸潤或擴大型心肌病變。

二、常見症狀

這些患者往往包括胸部不適、疼痛或壓迫感,輻射至下巴、後背、上肢,心悸、脈搏缺失、頭暈、暈厥;呼吸短促、呼吸困難、端坐呼吸;煩躁、焦慮、神智恍惚;虛弱、疲憊;皮膚蒼白、濕冷、尿量減少、低血壓及鬱血性心衰竭等。

三、如何檢查

簡單、方便、快速的十二導程心電圖檢查,可迅速得知是否有心律不整等異常,若有需要可進一步做二十四小時心電圖檢查,它是藉一可攜式如小隨身聽般的小型監測器,持續監測二十四小時期間做任何活動時心跳之變化,若有任何不適,病人按鈕註記並記錄當時活動情形,即可與心電圖變化做比對分析。若二十四小時心電圖發現異常,則可遵循醫師建議入院進一步做促發性檢查和電生理檢查(EPS;electrophysiology studies),其對心律不整診斷及治療有極大價值。當休息時心電圖或24小時心電圖能證實心博過緩性心律不整和症狀之間相當一致時,即能確立診斷,
四、治療方式

治療的對象在於心律不整,併有明顯症狀之病人,目的在去除顯著的緩脈,以及抑制任何伴隨出現之心房性心博過速性心律不整,永久性心律調節器最能輕易達到此目的。

五、永久性心律調節器手術方式

A.手術時: 
局部皮膚消毒及麻醉後,醫師將導線經由鎖骨下的靜脈放入心房或心室中,再把導線前端的電極固定在心房或心室的心內膜,而後把人工心臟節律器植入胸部上方的皮膚下,植入過程需時約一小時。 
B.手術後:

返回病房後需臥床休息數小時,同時,植入人工心臟節律器一側肩部將以三角巾固定,以避免導線移位。醫師會安排做一張心電圖及照胸部X-光片以確定導線的位置。為預防感染,術後會打上點滴並使用抗生素約三日。

六、植入心臟節律器病人日常照護注意事項

  1. 傷口保持乾燥約7~10天拆線,持續觀察傷口,如有紅、腫、熱、痛、膿立即返院。
  2. 一個月避免游泳、打靶、打球、高爾夫球及提重物;一個月後即可從事任何活動,僅需注意避免會直接撞擊到節律器的活動。
  3. 學會脈搏測量方法,且最好每日測量一次脈搏,至少每週一次,並加以記錄,以掌握自己心跳的情形;若發生頭暈、胸悶或呼吸困難,除測量記錄外,當心跳次數低於設定次數5次,應馬上返院回診。
  4. 測量脈搏的方法:手前臂掌面向上,以另一手之食指、中指輕壓觸於腕關節處,此為橈動脈脈搏,完整的計數一分鐘。
  5. 人工心臟節律器不受一般居家生活所使用之家電影響,如微波爐、電腦、吹風機、刮鬍刀、收音機、電動門等。但需遠離高電量,如大型發電機、手機基地臺,勿靠近高壓電。
  6. 身攜帶識別證,如有需接受特殊治療前,如核磁共振檢查(MRI)、放射線治療、體外去顫整流器、電生理學檢查(EPS)、體外震波碎石術(ESWL)等,應事先告知裝有人工心臟節律器。對於病竇症候群有了初步的了解,就少一份恐懼。
語音服務
瀏覽人次:150981
更新時間:2024/5/20 上午 11:15:01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