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食道癌

(Esophageal Cancer)

前言

食道起於環狀軟骨下緣,經後縱膈腔、穿過橫膈、止於胃之賁門,全長約22至25公分,其組織結構包括黏膜層、肌肉層,但無漿膜層。食道癌的分佈,頸部食道約15%,食道中間三分之一約50%,食道下三分之一約35%;病理型態上,上皮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佔75%﹐腺癌(adenocarcinoma)佔25%,但近年來腺癌有增加的趨勢。食道由於缺乏漿膜層及擁有豐富的淋巴系統,故一旦有癌症形成,容易早期侵犯到鄰近器官及遠處轉移,所以整體之預後不佳,五年存活率約只有10-20%。

流行病學與病因

食道癌是所有惡性腫瘤中,地理分布差異最大的一種癌症。

  • 好發年齡:50-70歲
  • 好發於男性,男與女比例:4:1。而以男性盛行率而言,最高和最低的國家相差達十七倍之多。
  • 好發部位:食道中間三分之一
  • 好發地區:中國大陸中北部、日本、波多黎各、南美洲以及非洲東北部
  • 危險因子:
  • 抽煙
  • 喝酒
  • 食用含高nitroamine之食品
  • 食物中缺乏某些稀有元素﹐如 molybdenum、維生素C、維生素A、 riboflavin
  • 食道失弛症(achalasia)
  • 食道腐蝕灼傷併狹窄之病史
  • Plummer-Vinson syndrome
  • Barrett’s esophagus
  • 逆流性食道炎

臨床症狀與徵候

食道癌最常見的症狀是吞嚥困難(dysphagia)其他的症狀包括吞嚥疼痛、 上腹部灼熱感、體重減輕、胸痛、喉嚨異物感、咳嗽、背痛、咳血、解黑便、聲音沙啞等。早期之食道癌可能完成沒有症狀,而當症狀出現時,可能已有轉移。

在臨床上,9成以上食道癌的病人以吞嚥困難以及體重減輕為表徵。多數病人會在喉部至上腹部之間感到異物感。如果食道癌發生在上或中間3分之1 部位,會感到異物感在喉嚨或是胸骨後面。如果發生在中間及下方3分之1,病人會有異物感在上腹部。

晚期食道癌,可能會出現吐血、黑便,甚至有可能因食道氣管廔管引起咳血、咳嗽等症狀。如果侵犯到鄰近的主動脈,會發生大出血危及生命的嚴重狀況。

若轉移到頸部淋巴結,會表出現淋巴結腫大;轉移到肺部,會表現出咳嗽、胸痛、 咳血,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轉移至骨骼,會出現骨骼疼痛的症狀;轉移至肝臟,會出現黃疸、腹脹、腹痛等症狀。

診斷


  • 當病人超過40歲,出現漸進性食物吞嚥困難時,就要考慮食道癌的可能性。
  • 胸部X-光通常看不出有特殊的變化,側面之X-光可能看道腫瘤上端食道擴大,若腫瘤太大,可能造成縱膈腔變寬;轉移到肺臟時,可見病灶。
  • 食道攝影(esophagogram)準確率高;腫瘤突向食道內腔時,可見顯影劑在食道內充填不全(filling defect)、顯影劑通過遲緩或滯留,食道之長軸可能偏移。
  • 食道內視鏡(fibroesophagoscopy)可直接看到腫瘤,並做腫瘤切片,是最可靠之診斷工具。
  • 支氣管鏡(flexible bronchoscopy)可評估腫瘤是否侵犯或壓迫到氣管或支氣管。
  • 胸部至上腹部之電腦斷層攝影是必要的檢查,可評估腫瘤的大小與腫瘤週邊組織器官的關係,及是否有轉移,是評估腫瘤分期與手術前評估重要的依據。
  • 經食道超音波檢查(esophageal ultrasound sonography﹐EUS) 可評估腫瘤侵犯食道的深度及週邊淋巴轉移的程度。可協助判斷腫 瘤是否適合以外科手術切除或是否需搭配其他放射或化學治療。
  • 腹部超音波及正子攝影可評估是否有轉移。先將微量放射核種葡萄糖經由靜脈注射至體內,經由正子掃瞄儀可測出身體內高葡萄糖代謝率處(如腫瘤處),此檢查可用以評估身體是否有其他器官遭受腫瘤侵犯及轉移。

手術前的評估

若是病人年紀超過75歲以上,則不適合接受大手術。
  • 患者第一秒之吐氣量FEV1小於1公升,則不適合接受大手術。肺功能測定臨床常用的有肺活量(VC),最大通氣量(MVV),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率(FEV1%)。一般認為當VC占預計值百分率(VC%)≦50%,MVV占預計值百分率(MVV%)≦50%,FEV1 或FEV1%<40%時剖胸手術的風險很大。
  • 若患者有抽菸習慣,則手術前一個月一定要戒煙,以免手術後造成肺臟擴張不全肺炎等併發症。
  • 患者如果有嚴重之心臟血管、腦部病變等重大疾病,則不適合接受大手術。
  • 最好手術前能建立良好的營養狀態,保持血中白蛋白值高於3.5gm/dl。

治療

治療食道癌的方法可分為治本(curative)與治標(palliative)兩種。治本是將腫瘤徹底切除,若是已造成了淋巴轉移,也可藉著廣泛切除(en-bloc resection)與放射線照射治療。至於治標的方法,包括將腫瘤輔助切除(palliative resection),合併食道重建或繞道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頸部食道造口併胃或空腸造口、食道擴張術、食道內腔置管術等。以下僅介紹食道癌之手術治療。

  • 因為食道癌常合併淋巴轉移及零星的病灶(skip lesion),所以大部份專家主張只要病人身體狀允許,建議儘可能實施廣泛性食道切除,來治療食道癌。
  • 病人採左側臥,早期從右側第五肋間做開胸手術,將食道作全切除,並作淋巴腺摘除,現多以微創胸腔內視鏡手術,從3孔到2孔,甚至單孔手術均有;之後縫合傷口,將病患翻身平躺,做腹部正中切開,利用胃、結腸或空腸經由皮下、胸骨下或經縱膈腔來做食道重建,施行頸部食道–胃吻合、食道–結腸吻合或食道–空腸吻合,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方法。
  • Ivor-Lewis esophagectomy:若食道癌發生在食道下端時,也可先做腹部正中切開或腹腔鏡手術,將胃游離,結紮短胃與左胃血管,同時要做Kocher maneuver,以放鬆十二指腸,將腹部縫合;接著將病人向左翻身,由右側第四或第五肋間行開胸術或胸腔內視鏡手術,分離食道,在腫瘤之上方7-10公分將食道切除,在胸腔內作食道–胃吻合術。
  • 經由橫膈食道裂孔施行食道摘除術(transhiatal blunt esophagectomy):若患者肺功能不佳,或是腫瘤在食道上端或下端,可作腹部正中切開,經由橫膈食道裂孔將食道分離,並摘除再作頸部食道胃或結腸吻合。
  • 當食道癌已侵犯到周邊組織、器官﹐腫瘤無法摘除,但病人身體狀況仍不錯時﹐可考慮施行繞道手術(bypass)。
  • 任何方式的食道重建手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是吻合處滲漏;其發生率是5-20%。其他併發症,包括肺炎、肺擴張不全、心律不整與膿胸等。若食道癌能早期發現,並能接受廣泛性切除的話,其五年存活率將可提高至35%。
第零期
手術治療為主
第一、二期
手術、有關化學及放射線治療的臨床試驗;合併或不合併手術;其他新式治療的臨床試驗。
第三期
治療選擇包括: 手術、有關化學及放射線治療的臨床試驗,合併或不合併手術、其他新式治療的臨床試驗。
第四期
治療選擇包括:遠端或近端照射的放射線治療、雷射或電燒灼治療以緩解症狀並改善生活品質;化學治療;其他新式治療的臨床試驗。
語音服務
瀏覽人次:28248
更新時間:2024/4/26 下午 04:49:26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