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肺癌
肺癌               
                                    任益民原著 黃文彥改版
一、 前言:
目前肺癌在臺灣癌症發生率第四位,死亡率是第一位。放射治療在肺癌,或作為輔助治療、或扮演主要治療,是肺癌除手術之外最主要的治療方法。
二、肺癌的流行病學與分類
發生肺癌的原因,吸煙是主要罪魁禍首,早有定論。國外研究顯示,男性肺癌患者有80%與吸煙有關,女性肺癌病人則有75%與吸煙有關。不吸煙的人得肺癌者,有17%乃是因為二手煙之害。肺癌組織病理分為鱗狀上皮(squamous cell)癌、腺癌(adenocarcinoma) 、大細胞癌(large cell) 、及小細胞(small cell)癌。過去發生率以鱗狀上皮癌為最多,但近年來已有改變。以最近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公佈的癌病登記資料為例,不論男女其發生率皆以腺癌為最常見, 男性約佔40%,女性佔70%,其次是鱗狀上皮癌,男性佔25%,女性佔%,其中腺癌明顯的女性病人比例較高。小細胞肺癌是一種惡性重大的癌病,雖屬肺癌的一種,但無論其胚胎學的起源處、治療的方法與預後,均與其它的肺癌有別。因此一般討論肺癌,均大分為非小細胞肺癌與小細胞肺癌兩大類。

三、肺癌的分期標準與治療方法的選擇
非小細胞肺癌:肺癌選擇治療時主要依據期別與病人身體狀況。一般而言,第一、二期的非小細胞肺癌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標靶、化療、放射治療在手術後作為輔助治療,以減少局部復發。第三期又再分IIIA與IIIB,是選擇手術或放療為主要療法的一個分野。IIIA期指所有T3或N2、M0的病人;T3包括了以下幾種情形:腫瘤侵犯胸壁、橫膈膜、縱膈腔肋膜、位於主支氣管但離carina少於兩公分、侵犯心包膜、造成肺塌陷或整側肺之阻塞性肺炎、同肺葉有轉移肺病節結。N2的定義是:同側縱膈腔淋巴結或subcarinal淋巴結轉移。凡是T4N2或N3便是IIIB期的病人,所謂IIIB期,是手術無法切除,但又尚未有轉移的局部晚期病灶,此時放射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T4包括了以下幾種情形:腫瘤侵犯縱膈腔、心臟、大血管、氣管、食道、carina、或脊椎。N3包括了:對側縱膈腔或肺門淋巴結轉移、同側或對側頸部淋巴結轉移或鎖骨上窩淋巴結轉移。小細胞肺癌:因為小細胞肺癌預後很差,治療方法與非小細胞肺癌不同,因此以往使用1969年Green等人使用的簡易分期法,僅分「局限期」(limited stage)與「廣泛期」(extensive stage)。至於局限與廣泛的標準如何,原始的定義以放射治療是否能使用單一照野涵蓋為準;局限期指腫瘤局限於半邊之胸廓及縱膈腔、同側鎖骨上窩、對側肺門淋巴結。除了局限期之外的,即為廣泛期。一般文獻報導,小細胞肺癌約30-40%為局限期,60-70%為廣泛期。但近年已有驅勢將小細胞肺癌的分期比照非小細胞肺癌,即TNM分期方式。
四、肺癌的治療效果與預後
非小細胞肺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是手術治療。但肺癌病人經診斷後適合手術的(stage I、II、IIIA)可說是少數。以最近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公佈的癌病登記資料為例,接受手術治療的僅佔15%,接受放射治療的佔26%,化療佔60%,但仍有部分病人未接受積極治療。近年來興起的標靶治療在肺癌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且有副作用少、可口服等優點。肺癌是一種難以治癒的癌病,即使能以手術治療,治癒率也頗有限,整體而言五年存活率約15%。非小細胞肺癌若屬IIIB期,此時放射治療可作為主要治療,一般仍有5-10%的治癒率,雖稱不上理想但總有一些治癒的可能。另外較早期但因種種因素無法手術時,也可使用放射治療作為替代的治療。手術後放射治療:對於已有肺門或縱膈腔淋巴轉移之病人,隨機臨床研究證實手術後放射治療可以減少局部復發。除了放射線照射之外,化學治療也是目前常用的輔助治療。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主要的治療是化學治療。但是小細胞肺癌比之非小細胞肺癌,預後更為不良,五年存活率經統計,局限期為7%,廣泛期則僅1%。放射治療對於小細胞肺癌有很重要的貢獻,比單獨使用化學治療,可以增加25%的胸腔內控制率,及5%的存活率。但是放療用於小細胞肺癌,必須與化療同時給予方有效;若先給化療再照射,或反過來先放療再化療,都將無法看到放射治療的好處。
五、肺癌的預防性腦部照射
小細胞肺癌有10%在診斷時即有腦部轉移,另有20%會在治療中發生腦轉移。根據屍體解剖的研究,更有高達45%的病人發生腦轉移。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腺癌也有同樣的現象,約有20%的病人會出現腦部轉移;亦有報告顯示經屍體解剖後有40-60%的病人有腦轉移。由於發生率實在很高,因此若在發生腦轉移前給予這兩類病人預防性的腦部照射,理論上可收制敵機先之功,應可提高治癒率。但是因為腦轉移往往合併其它部位的復發,因此除非其它部位轉移一併解決,否則預防性的腦部照射雖可減少腦部轉移率,卻仍無法改善整體之治癒率。
六、肺癌放射治療的副作用
放射治療過程中常見食道炎,造成吞嚥時的疼痛。通常在照射的第三週出現。此外疲乏感、惡心、食慾不振等,也是治療中常見的,一旦治療結束就會恢復。治療結束後常見副作用,包括照射部位放射性肺炎、肺組織纖維化、及肋膜腔積水。肋膜腔積水特別容易在多分次照射的病人出現,原因未明。除此之外,極少出現重大副作用,大體而言,是一種很安全的治療。整體而言,治療期間可能發生的不適症狀: 
  1. 疲倦:很多病友抱怨會疲倦,通常在治療結束後一個月消失。
  2. 噁心、食慾不振:此時可採少量多餐進食。
  3. 食道發炎:約治療第2-3週開始,此症狀因人而異,可避免過冷或過熱飲料、辛辣食物,嚴重時需以藥物緩解。
  4. 咽喉炎:會有吞嚥困難及喉頭異物感,此時改成軟質食物可幫助較易吞嚥。
  5. 咳嗽:咳嗽有痰,痰變得較粘稠,此時建議增加飲水量及潤溼的空氣,症狀將可緩解。
語音服務
瀏覽人次:25543
更新時間:2024/5/8 上午 10:02:34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