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腦瘤
腦瘤
任益民

一、前 言:
    腦瘤雖不是最常見的腫瘤,但由於腦部的功能特殊且無可取代,腫瘤種類繁多,因此有許多異於其他部位之腫瘤。本文介紹相關的基本知識,有關個別的腦瘤請參閱「癌症小百科」中相關文章。


二、主要內容:

可能原因
  造成腦瘤原因不明,一般並無法解釋為什麼病人得腦瘤。腦瘤是不會傳染的。雖然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研究顯示最常發生在兩個年齡層;第一個是3到12歲之間,第二個是40到70歲之間。

  根據大群病人研究,已找出某些增加腦瘤發生機會的危險因素。舉例來說,研究顯示某些形態腦癌通常發生在特定企業的工人上,化學師和香料工人也有較高的腦癌發生率。病毒是可能的因素之一。另外因為腦瘤有時發生在同一家庭的幾個成員內,所以也有研究探討遺傳是否是一個原因。在大多數的案例中,腦瘤患者無明顯的危險因素。該疾病可能是好幾個因素一起作用的結果。
 
病理分類
  腦瘤分良性與惡性。良性腦瘤不含癌細胞,通常這些腫瘤可被移除。良性腦瘤不容易復發,有清楚界線。雖然良性腦瘤不會侵犯到鄰近組織,但可能壓迫到腦組織的敏感區域並造成症狀。

  惡性腦瘤包含癌細胞,影響生命功能並且致命性高。惡性腦瘤生長快速,並侵犯周圍組織,腫塊會伸出根並植入健康腦細織。有些惡性腫瘤周圍清楚且沒有"根",具有外囊。當一良性腫瘤位於腦部的生命功能區域並影響到生命功能,即使它不含癌細胞,臨床上應被視為惡性的。

    有部份腦瘤,病理科醫師依照在顯微鏡下細胞的形態而訂定細胞分化等級,把腦瘤從低度(第一級)至高度(第四級)加以分級,惡性腫瘤等級是三與四。
 
原發性腦瘤
  源發於腦組織之腫瘤被稱之原發性腦瘤。原發性腦瘤依據源發組織類型加以分類,最常見的腦瘤是膠質瘤(glioma),來自支持性組織。其分類為:
 
星狀細胞瘤(Astrocytoma):
    源自名為「星狀細胞」的星形細胞。可長在腦或脊髓內的任何地方。在成人,astrocytoma大部分從大腦長出。在兒童,星狀細胞瘤發生於腦幹、大腦、小腦。第三級astrocytoma又稱為anaplastic astrocytoma(退化性星狀細胞瘤),第四級astrocytoma通常稱為「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是惡性度極高之腦癌。
 
腦幹膠質瘤(Brain Stem glioma):
  腦幹控制很多生命功能,在這區域的腫塊通常無法切除;大部分腦幹膠質瘤是高等星狀細胞瘤。
 
室管瘤(Ependymoma):
  通常於腦室被覆層長出,也發生於脊髓。雖然這些腦瘤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但最常好發於小孩和青少年。
 
寡樹突膠質瘤(Oligodendroglioma):
  源自髓鞘細胞。通常發生於大腦,生長緩慢且通常不會散播到周圍腦組織。寡樹突膠質瘤一般少見,常發生於中年成人。
 
其他非源自膠質組織(glial tissue)的腦腫瘤,常見的有下列幾種:
腦下垂體瘤(pituitary adenoma):
  為成人常見良性瘤,少部份會分泌腦下垂體激素,如泌乳素、生長激素、親腎上腺皮質激素,造成內分泌異常。但多數並不分泌激素,其症狀主要緣於腫瘤壓迫視交叉造成視力方面的異常。
 
髓母細胞瘤(medulloblastoma):
  研究認為這些腫瘤來自原始神經細胞,這些細胞於出生後便不殘留於人體。基於這原因,髓母細胞瘤有時稱做「原始性神經外胚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PNET)。大部分髓母細胞瘤發生於小腦,但也會發生於其他區域。好發男孩。
 
腦膜瘤(Meningioma):
  自腦膜長出,常是良性,因為此腫瘤長的非常慢,所以通常長很大才會產生症狀。常發生在30~50歲女性。
 
神經鞘瘤(Schwannoma):
  是源自神經鞘細胞(Schwann cell)的良性腫瘤,神經鞘細胞會產生保護聽神經的髓鞘。聽神經瘤是Schwannoma的一種,主要發生於成人。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2倍。
 
顱咽瘤(Craniopharyngioma):
  生長於腦下垂體區域靠近下視丘處,通常為良性;然而有時因為壓迫或傷害下視丘而影響生命功能。大部分發生在小孩和青少年。
 
生殖細胞瘤(Germ Cell Tumor):
  源自原始性細胞或生殖細胞,包含數種病理型態,最常見之大腦生殖細胞瘤是生殖瘤(germinoma)。
 
松果區腫瘤(Pineal region tumor):
   發生於松果體或附近區域,該腫瘤會緩慢生長pineocytoma(松果瘤)或快速生長Pineoblastoma(松果母細胞瘤),松果區通常不易開進去,而且腫瘤常不能切除。
 
轉移性腦瘤
  癌細胞之擴散稱為轉移。在身體其他地方的癌症會散播到腦部,稱為續發性腫瘤。這些腫瘤和原發性腦瘤不同。轉移到腦部的癌症和原發性腫瘤是相同的疾病,有著像原發性腫瘤的名稱。舉例來說,假設肺癌轉移到腦部,此疾病稱之為轉移性肺癌,因為次級腫瘤的細胞長的和不正常肺細胞相似,而非腦細胞。
 
腦瘤的症狀
  腦瘤的症狀視其大小及在大腦內的位置而定。腦瘤症狀之產生,主要因為頭顱內受頭骨的限制,為一有限空間。當腫瘤在有限空間的頭顱內生長時,會因壓迫腦組織或浸潤腦組織而產生症狀。也可以因為腫瘤周圍腫脹和水腫而造成腦壓昇高,導致噁心嘔吐等症狀。若腫瘤影響到腦脊髓液的流通,使得腦室的水分漸增,則造成水腦導致症狀發生。假如腦瘤長的很慢,往往沒有症狀。
 
腦瘤常發生的症狀包括:
1. 頭痛(早晨特別痛)
2. 走路不協調
3. 抽慉
4. 眼球運動不正常或視力改變
5. 噁心、嘔吐
6. 記憶力或人格改變
7. 手、腳無力或感覺尚失
8. 說話能力改變
 
診斷
  醫師會詢問相關的病史,並做理學檢查神經學檢查,包括神智清醒度、肌強度、協調、反射、及對痛的反應。

  根據理學及神經學檢查結果,醫師可能要求下列檢查:

1. 電腦斷層檢查(CT):此為一系列由電腦連結到X光所產生之影相,在某些情況下需注射顯影劑以區別腦部內之不同組織。
2. 磁振造影(MRI):乃連接強力磁場與電腦所產生之影像,對於腦部腫瘤有極好之診斷能力,注射特殊顯影劑能增加腦瘤被診斷之機會。
3. 頭部X-光檢查:能顯示出顱骨被腫瘤侵犯或破壞的程度,及某些腦瘤所引起鈣質堆積等情形。
4. 血管攝影:乃是特殊顯影劑注入動派後流經腦部血管所產生之一系列腦血管影像,能顯示出腫瘤及周圍血管的情形。
5. 醫師以特殊頭架配合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確定腫瘤位置,然後在頭骨上穿出一小洞引導細針進入腫瘤。以此技術進行之切片術或治療稱之為立體定位。
 
治療
  腫瘤之治療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腫瘤之病理型態、位置、大小、病人年紀、身體狀況。治療之方法及順序亦因小孩及大人有所不同。應依各人不同之需求發展治療計劃。

  病人之主治醫師有時會與其它醫師討論病人之治療方法,病人也可與醫師討論,參與治療的決定。

  許多病人極關心他們的病情及治療方式的選擇,下列有些重要的問題可請教醫師:
1. 將接受那種治療方式?
2. 治療的預期效果如何?
3. 治療的危險性及可能的副作用如何?
4. 副作用產生時如何治療?
5. 若無有效之治療,是否有某些臨床試驗適合參與?
6. 日常生活需要改變嗎?若要,為期有多久?
7. 多久需接受檢查一次?
 
  在看診前列出問題清單非常有用,記下醫師答覆的重點對於記住醫師解說之內容也極有幫助。
 
治療方式
  腦瘤治療方式的決定非常複雜,方法包手括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視病人的需求,有時會用到數種治療方式,病人有時須轉介到另一領域之專家處,以進行團隊的合併治療。這種醫療團隊包含了神經外科醫師、內科腫瘤專家、放射腫瘤專家、護士、營養學專家及社工人員。病人也有可能與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及語言治療師接觸,進行治療。

  在治療開始前,大部份病人會接受類固醇治療以消除水腫,或抗痙攣藥物以防止抽筋。若水腦情形出現,會進行腦脊髓液引流術,此手術乃以一條長約細管連接腦室到腹腔內,其功能類似一引流管,將過多的腦脊髓液由腦部排引到腹部。
 
手術
  手術切除是腦瘤的主要治療方式,為了移除腦瘤,將頭顱骨切開之手術名為開顱手術(craniotomy)。通常外科醫師會儘量切除腦瘤,但若腫瘤與重要腦組織相連或靠近時,外科醫師只能盡其力拿掉一部份腫瘤。部份切除可經由減少腫瘤體積而降低腦壓,並能減少後續的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的程度。

  另有某些腫瘤是無法被切除的,在此情形下,醫師可能只進行切片採樣,使病理專家能在顯微鏡下做詳細的細胞型態分析,以助於醫師治療方式之選擇。有時切片是以穿刺採樣方式進行。醫師以特殊頭架配合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確定腫瘤位置,然後在頭骨上穿出一小洞引導細針進入腫瘤。以此技術進行之切片術或治療稱之為立體定位。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乃是以高能射線造成癌細胞損傷使其死亡或停止生長之治療方式。經常用於摧毀手術無法切除之腫瘤或殺死術後殘餘之癌細胞,也用於不可能接受手術治療之病人。

  放射治療能以兩種方式給予,最常用的是以大型治療機給予之體外放射治療。一般放射治療一天給予一次、每週五次。至於總劑量應給多少,則視不同病理型態、部位、年齡而異。部份腦腫瘤可使用一天兩次之照射方法,理論上可以提高治癒率。照射範圍可能為腦瘤本身加上週圍數公分的邊緣,也有可能照射整個腦部,甚至整個腦部及整個脊髓。

  另一種較少使用之放射治療方式,直接將放射性同位素如銥192等,插入腫瘤處,稱為組織插種治療。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X光刀)或伽傌刀也是可能的放射治療選擇,通常治療一次便完成,不像一般的體外照射須分數週。
 
化學治療
  一般用於惡性腦瘤,如第三級退化性星狀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生殖細胞瘤等,但效益尚待確定。近年來部份兒童之良性腦瘤亦有嘗試使用化學治療者,功效未確定。
 
副作用
  腦瘤治療可能併發副作用,依治療方式及腫瘤分類及部位而異。開顱術後可能造成肢體軟弱甚至癱瘓、協調失常、人格改變、語言理解或表達障礙、痙攣、等。大都會逐漸恢復。

  放射治療期間可能造成照射部位頭皮反應如變黑、變紅、發癢、微腫等,但治療後均能逐漸復原。照射部位頭髮會脫落,有些照射後3至6個月會長出新頭髮,但有些頭髮可能永遠無法再生。噁心頗常見,嗜睡也可能出現。少數病人可能在照射部位發生腦組織的壞死。兒童接受腦部照射,之後可能有學習障礙的問題。
  化學治療的副作用取決於使用的化學治療藥物。整體而言,易造成白血球、血紅素、與血小板過低。噁心、嘔吐、虛弱、食慾不振、口腔潰瘍、落髮等均常見,但通常給藥過後一段時日便能恢復。有些化療藥物會造成婦女停經,也有可能造成不孕。有些會造成腎臟功能受損。

  類固醇常用於腦瘤病人,其目的是減少腦瘤造成的腦水腫、降低腦壓。類固醇容易導致食慾增加及體重上昇,常出現俗稱「月亮臉」的臉部腫脹。有時還會造成病人焦躁不安、情緒改變、胃灼熱感、青春痘等。使用類固醇後,停用時必須遵照醫囑,一般須採漸進式停藥。
 
復健
  因為腦瘤本身及其治療往往造成神經功能受損,復健在腦瘤病人有特殊的重要性。復健可能可以自行在家由病人自行完成,也有可能須家人從旁輔助。若有肢體癱瘓,則往往須來回醫院進行較專業的復健治療。語言治療對有些病人可能有幫助。

語音服務
瀏覽人次:142484
更新時間:2024/4/27 上午 08:53:52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