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胃部切除術後營養照顧
        胃切除手術常用來治療胃癌及消化性潰瘍合併有出血、穿孔及阻塞時。常見手術方式有部分胃切除、全胃切除、迷走神經切斷及幽門成形術。依切除部位與胃腸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對胃部的功能有其特定的影響,形成不同的營養問題,影響病人的營養狀態。胃部手術後容易導致的營養相關併發症與營養照護簡介如下:一、傾食症候群(Dumping Syndrome)是一種複雜的生理反應,在小腸近端因受到大量食物或液體的刺激而引發之症候群。此症狀可能發生在全胃或部分胃切除手術及幽門成形術後,發生率從部份胃切除約5%至全胃切除術後可高達40%。依症狀發生與進食時間的間隔,可分為三期:
  1. 初期:進食後10~20分鐘,患者感覺腹脹及噁心。此期可能是因為食物或液體進入小腸,小腸擴張後而引起,尤其是攝取高濃度的食物,水分更易由循環系統滲到小腸中,此時 產生心跳加速、虛弱、眩暈、盜汗,需要坐下或躺下休息。
  2. 中期:進食後20~60分鐘,病人有腹部氣脹、腹絞痛、腹瀉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是因為醣類及其他食物吸收不良,在腸道中發酵而引起。
  3. 後期:餐後1~3小時,和反應性低血糖有關,有時稱為消化性低血糖。症狀呈現焦慮、虛弱、出汗、顫抖、饑餓感、注意力無法集中。主因醣類快速水解及吸收,使胰島素分泌量急速增加,引起繼發性血糖降低。
    傾食症候群飲食照護原則:
  1. 少量多餐、細嚼慢嚥:因為胃部容量變小,降低每餐的飲食量可避免食物快速進入小腸,產生體液的迅速改變。
  2. 建議高蛋白、適量脂肪並有充足熱量之飲食以維持體重或是增加體重所需。
  3. 醣類:以多醣為主要的醣類來源,飲食中應包含水溶性纖維食物,可以增加食物的稠度,減緩在上消化道通過的時間。
  4. 充足的水分攝取,液體食物最好在餐前或餐後1小時飲用,以減緩固體食物通過的時間。
  5. 高張性、濃縮甜食應避免攝取,例如:果汁、清涼飲料、西式派、蛋糕等。
  6. 由於常有乳糖不耐的現象,因此減少或避免使用含乳糖的食品,例如:牛乳、冰淇淋。
  7. 飲食應提供足夠的維生素及礦物質,須注意鈣的攝取量是否足夠,必要時可補充鈣片。
  8. 進餐時,可採半坐臥的姿勢,餐後平躺以及避免餐後1小時內活動,可減緩胃排空。
二、體重減輕造成因素有飲食攝取不足、因情緒的恐懼或焦慮影響進食、上腹部不適症狀、容易飽脹、厭食等,使病人的食物攝取減少。全胃切除患者,體重的流失可達術前的25~30%。三、吸收不良、脂肪瀉:傾食症候群是造成吸收不良的主因。由於食物快速排空進入小腸,使得消化不完全,且快速通過腸道,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腸腔內的酵素及細胞接觸,而影響營養素的吸收。接受胃部切除手術的病人,大約10%會發生脂肪瀉,可能是因胃切除後,迷走神經破壞、或因胃空腸吻合術使胃內容物直接進入空腸,致膽汁及胰液的分泌減少,直接影響脂肪消化而造成脂肪瀉。因此,建議可採低油飲食,如果擔心熱量攝取不足,可增加主食類(如米飯、麵食、馬鈴薯),水果類,脫脂奶,以補充因脂肪受限制而減少的熱量。四、貧血胃部手術後可能由於維生素B12、葉酸、鐵質缺乏導致發生貧血。胃切除後,由於缺乏內在因子,造成維生素B12吸收不良,加上腸道細菌過度繁殖和宿主競爭維生素B12,以致維生素B12缺乏引起惡性貧血,因此全胃切除的病人需要定期注射補充維生素B12。飲食方面:應多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如蛋黃、瘦肉、貝類、海藻類、豆類、全穀類、葡萄乾、綠葉蔬菜等。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深綠及黃紅色蔬菜、水果等),可促進鐵的吸收。不要偏食,每餐盡可能包括肉類、魚或家禽類食物。減少含草酸的食物,以避免與鐵形成不溶性複合物,而降低鐵的吸收。五、代謝性骨骼疾病代謝性骨骼疾病常見有骨軟化症、骨質疏鬆症。胃切除病人因傾食症候群造成吸收不良導致長期脂肪或脂溶性維生素不足或攝食不夠、鈣攝取不足而發生代謝性骨病變,而全胃切除者骨質的流失又比部份胃切除者嚴重。飲食方面:需注意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如魚肝油、蛋黃、乳酪、魚類、添加維生素D之牛奶與富含鈣質的食物如奶類、魚類(連骨進食)、黃綠色蔬菜、豆類及豆類製品,並有適當日照,必要時經醫師或營養師評估後給予營養品補充。
營養部提供
語音服務
更新時間:2024/4/26 上午 10:18:00

收起